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ID:32562593

大小:69.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_第1页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_第2页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_第3页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_第4页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敬畏生命》教学设计荔景中学康健芳教学目的:1、课前预习,查字典,疏通字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3、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分析课文。4、掌握文章拟人、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1、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2、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分析课文。教学难点掌握文章拟人、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教学设想:1、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疏通字词。2、创建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确人们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可让森林绝迹、动物绝种、地球消失,但在这同时,人们有没有想过该如何爱护这带给我们青山绿水的大自然?是否有想过如何敬畏自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二、检查预习1、字词过关检测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2、解释下列词语。蓬蒿: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相形见

3、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学生自提问题,课堂交流,教师引导)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明确: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

4、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四、品味课文:作者号召人们要敬畏自然,在层层深入的阐释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饱含哲理性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再细细品味。(学生圈点句子,堂上交流品味)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明确: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

5、比的美。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五、感悟反思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的,课前你们又收集到了环保的名人名言?大家一起来分享分享,并说说你的体会

6、。六、小结: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七、作业1、生字词练习2、研讨与训练二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二、继续学习课文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

7、人类自然和谐发展。对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让你印象最深的写作手法有那些?(看谁找得准,品味得深刻)(1)对比: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2)拟人: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3)反问:(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其改成陈述句,体会表达效

8、果)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