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

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

ID:32565234

大小:70.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2

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_第1页
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_第2页
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_第3页
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_第4页
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报告——上海汽车牌照拍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案例分析报告通过学习研究公共产品理论等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结合案例对上海实行汽车牌照拍卖政策始末的介绍,我认为,该案例主要提出了城市交通,或者说,城市道路这一拥挤性公共产品如何有效提供及如何运作的问题。一、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城市道路”的经济属性(一)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公共产品”一词最早由瑞典人林达尔(Lindahl,1919)在其博士论文《公平税收》中正式提出。1919年产生的林达尔均衡是公共产品理论最早的成果之一。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Paul.Samu

2、elson,1954)在《公共支出纯理论》中将公共产品定义为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这一描述成为经济学关于纯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成员所享用,不能将其分割成若干部分或分别归于由某一个人或组织来消费。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指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则该产品消费者人数的多寡,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7。经济学

3、对此的严格定义是,新增消费者所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量。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有人提供公共产品,则不管提供者是否愿意,在该公共产品的有效覆盖范围之内,任何人都能消费该产品。此时,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个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过于昂贵,不值得去做。根据公共产品的的概念和特性,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城市道路,受益可以排他,但当消费过一定的限度时,消费就有了竞争性,即会出现“拥挤”问题。所以,城市道路属于拥挤性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的分

4、类最常见的公共产品分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萨缪尔森定义的纯公共品,如国防、公共安全、消防;另一类是具有拥挤性和可排他性的准公共品。在萨缪尔森等人研究的基础上,1965年,布坎南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俱乐部产品”。所谓俱乐部产品就是这样一类产品,一些人能消费,而另外一些人被排除在外,如日常生活中的收费路桥以及公共游泳池、电影院、图书馆。还有一类与俱乐部产品相反的共同资源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排他的产品,如日常生活中的公共渔场、公共牧场。俱乐部产品和

5、共同资源公共产品共同称为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当消费过一定的限度时,会出现“拥挤”问题。在案例中,7城市道路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拥挤性公共产品,城市道路拥挤,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这一问题已经上升成为政策问题。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实现城市交通资源最优利用,上海市出台了汽车牌照拍卖这一政策,车牌拍卖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汽车总量,缓解道路拥堵状况。在城市道路建设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车牌拍卖作为一项阶段性的政策,从短期效果来看,通过汽车牌照拍卖来限制车辆的发展,对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确起到一定

6、的作用。二、上海汽车牌照拍卖政策利弊分析上海进行汽车牌照拍卖有以下好处:一是能有效控制城市汽车数量过度增长;二是能有效、快速地筹集大量的交通建设的资金,用于交通设施的建设;三是城市环保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上海进行汽车牌照拍卖的负面影响:一是在客观上侵犯了市民的平等权;二是对汽车市场的公平竞争产生了较大影响;三是拍卖直接带来了异地上牌大行其道的不良后果,不仅增加了城市道路的负荷,还导致了地方税收的流失。三、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城市道路这一资源的有限供给与上海市私车数量的急剧上升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政府实施相应的管制政策以实现

7、对公共道路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合理和必须的。缓解交通状况,是上海市政府保障公共利益所必须迈出的一步。从1986年上海拍卖的第一块车牌至今,上海车牌拍卖制度也走过了2O多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市政府自实施车牌拍卖制度以来,在缓解交通状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管制的目标仅在于缓7解交通拥堵状况。要缓解交通拥堵,控制私车数量不是唯一的途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下面从交通供给、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对三个城市交通拥堵提出对策。(一)增加交通供给单纯靠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无效的,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

8、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增加供给模式并不是单纯地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应有效利用道路资源来缓解交通拥堵。结合规划路网、停车场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建立智能交通系,利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整合现有交通管理资源,完善路网建设来增加通行能力。(二)采取交通需求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是要通过诱导人们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