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

ID:32565310

大小:62.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_第1页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_第2页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_第3页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_第4页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椤伽大义今释---(摘录)精华.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伟大的南怀瑾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  <坡注:这一本书,几乎完全是南师对楞伽经的逐句白话翻译。>  佛经难读,佛经中楞伽经尤难读。<坡注:此句出于程中行所作之序。>  楞伽经,它在全部佛法与佛学中,无论思想、理论或修证方法,显见都是一部很主要的宝典。中国研究法相唯识的学者,把它列为五经十一论的重心,凡有志唯识学者,必须要熟悉深知。但注重性宗的学者,也势所

2、必读,尤其标榜传佛心印、不立文字的禅宗,自达摩大师东来传法的初期,同时即交付楞伽经印心,所以无论研究佛学教理,或直求修证的人,对于楞伽经若不作深入的探讨,是很遗憾的事。  楞伽的译本,共有三种:  1。宋译:求那跋罗翻译。。。  2。魏译:菩提流支翻译。。。  3。唐译:实叉难陀翻译。。。  普通流行法本,都以宋译为准。  它可以说是一部佛法哲学化的典籍。。。研究楞伽,势须具备有探索哲学、习惯思辩的素养,才可望其涯岸。  得少为足  华严经所谓:“一切皆从法界流,一切还归于法界”,。。  为善无近名  雪泥鸿爪  德山禅师说的:“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3、”  业重障深  楞伽山: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楞伽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此山以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在此说楞伽经,表法殊胜。  此所以本经只用“一百零八”以统率无量问题。吾国显教法门,所用的念佛珠子,通常都用一百零八颗为标准,可能就是因本经的一百零八句而来,以后便成为惯例。至于后世密宗所用的数珠,统统采用满数,如一百一十,一百二十不等,是含有圆满的意义。<坡注:《水浒传》中有一百单八将,寒山寺等处敲新年钟也一百零八下,大概也与此有关罢?>  `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自心躁动如猿猴,欢喜逐臭如飞蝇。<坡注:此话原文为口语,俺斗胆

4、稍作了一点点文字处理。>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  意识本来是无形无质,不为身体的形相所囿<坡注:音you4>,而为一身主宰的源泉。<坡注:若修到肉身能暂时或长期转为意生身状态,则穿墙而过甚至在岩石中入定修持就不是难事了。不知美国那个奇怪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走”穿长城时是否就是这样干的,我看过他在大峡谷上空飞行的录像,记得是盘腿而坐的姿态,起码很像瑜伽。据说在中国的名山中有许多隐修的高人,也许他们常处在别的次元空间如当年侯希贵先生所去的那种地方,或者就呆在岩石中,可能最下等的才隐在山洞中。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机会游名山

5、时,若有缘遇到高人,可别当面错过了。这意生身与道家说的“元神出游”很相似。这元神刚刚能出游时,有可能他是很弱的,不可到处乱跑,“遇见神仙莫看棋”,以免因肉身毁坏而失去修行根基功亏一篑。>  修行得意生身者,是八地菩萨的境界。  菩萨得意生身的境界,也犹如凡夫人们在梦境中,和中阴境中的意识身一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实物、身体等限制,一切自由自在。不过再提醒一句,这种境界,必须信佛所说的:要达到离心意识,进入第八不动地,得到无生法忍,才能生起,并不是妄想意识所能生起的。例如人们意识想要飞升,此身还是不离地上。意识可穿透山石和金刚,而此身仍为障碍。一般世间修学佛法或外道的人们,在静定境

6、中,偶然也有发生神意出窍的境界,可以得到部分类似的神通,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意生身,那实在是妄想无知,实在是可怕的邪见。这种境界,在有些道家,也认为它是阴神,是旁门左道的境界。修行的人们,可以参读《楞严经》第九第十两卷中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或者参阅拙著《楞严大义今释》第七章的所述,就可以明白它的要点了。还有一种修持密宗的方法,根据唯识的理论,不一定要修离心意识和空、无相、无愿的途径,只要直接观想成就,也就可以得到意生身境界,也可能进入金刚道的菩萨不动地了。但这看法也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偏差,所以西藏密宗黄教初祖宗喀巴大师,便极力主张先须深入般若、唯识和中观的见地,有所证悟,然后再

7、专心致力于观想等法,或其他的修法,才是菩提的正道。否则,就和阴神境界的邪见,几乎是依稀伯仲之间,而难以分别了。著者为了这个修证问题,也曾经间关跋涉,远走西陲,潜心学习过藏传红、白、花、黄等密宗法派的修持。觉得他们的长处果然很多,可是弊病难免,害处也实在不少。希望有志修证佛法的大士们,如果能够坚决守定华严、圆觉、楞伽和楞严,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等几部佛说大经大论,依教奉行。或者自认为要把稳修行,只要依据阿弥陀经和大乘起信论修持,这是绝对不会误入邪途的。现在我以洒过血汗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