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ID:32567920

大小:95.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2

上传者:U-25957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翘楚(qiáo)精辟(pì)恪守(kè)称心如意(chèn)B.供奉(gōng)慰藉(jiè)充分(fēn)安步当车(dàng)C.奇葩(bā)刚劲(jìng)挑战(tiāo)博闻强识(zhì)D.倜傥(tǎng)巨擘(bò)旖旎(lǐ)菁菁校园(qīng)1.A[B.供(gàng)、分(fèn);C.葩(pā)、挑(tiǎo);D.旎(nǐ)、菁(jī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C.读《论语》,如坐春风,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2.A(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主语应是人。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微博在打破了新闻的定义后,再一次挑战了公共关系学,因为微博是以个人行为替换了组织行为。B.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他的学术观点,自然会去读他的原书,也会把他放在整个时代思想、学术的脉络下来研究。C.如果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各类杂志、报刊、书籍的生产方式有所了解,就会明白《学人》作为独立集刊出现的意义。D.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论断,但阵线俨然步步收缩,偶尔发出的辩驳的声音都退守在“《易传》是否为孔子所作”的问题上。3.C(“杂志、书籍”不能并列。)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①,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②,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③。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4.D(第(D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②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③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段的语境。)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送夏进士序龚自珍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啊,这话伟大啊!它将光大昌明六经的旨意,教诲千秋万代。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啐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哈然以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嘉庆二十二年春天,我们杭州府的夏进士去京师,将要选拔为知县,绕道来上海和我告别。我和他交谈,觉得他更加长进了,面色温润和悦,神态举止峻挺高洁,议论三千年的历史,两人的看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我说:“这是个书生,不是平庸的官吏。”上海的人和同乡的人都说:“不是平庸的官吏!”他到京师去,京师与我相识的尊贵人物,都认识夏进士,他们也一定会说夏进士不是平庸的官吏。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哓哓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虽然如此,但认真暗暗地观察夏君,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国家的事,除了书生,无人可以托付。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再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百个人诋毁他,一万个人诋毁他,他咬着指头发誓不做书生,以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极力地辩解他不是书生,难道他最终能够与俗吏的行为相似吗?学做俗吏却学不像,更加显出他的迂笨,曲意辩护他的笨拙,发展下去,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二者都不像才罢休。唉!以书生的言辞神态,加上迂笨,再添上曲意袒护,最终失去书生的本色。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新娘子过门三天,可以知道她的德行修养;新官上任三天,可以看出他的治政主张。我结识夏进士十年,既庆贺他得到官职,给我们乡里增光,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前进一步又后退一步。在他上任的时候,我恭敬地陈述皇上的教诲,也是附从古代朋友送行赠言的意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炳:使……光大B.暴于声音笑貌焉暴:表露C.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肖:与……相似D.于其行,恭述圣训行:品行5.D(行:上任。)6.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朕亦一书生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辄哈然以欢木欣欣以向荣C.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终之以失所据岂敢盘桓,有所希冀6.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A.助词,表判断。B.连词,表修饰。D.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B.夏进士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跟作者和京师的朋友告别,一番言谈过后,作者和京师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书生,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官吏。C.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D.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7.B(夏进士是去京师接受吏职,所以“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和京师的朋友告别”说法有误,“京师朋友”的话也只是作者的推测。)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8.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标注正确一处得1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3分)(2)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4分)9.(1)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大吏”“属员”以书生”)(2)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寡”“于是”“訾”“讳”)(3)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尔”“为政”“病”)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3分)(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10.(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1分)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分)(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2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2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玉露凋伤枫树林,。江间波浪兼天涌,。(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11.(1)鸡鸣桑树颠(2)巫山巫峡气萧森塞上风云接地阴(3)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要讨论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回答什么是中华诗歌的精神,然后还要回答,这种精神有没有拓展和变化的问题。 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看到的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但这个诞生的过程却至今都不能说已经结束。就仿佛唐代以后的近体之变,相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是又一次诗体的自觉。“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强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精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主观性的内容不见发育成长,对“人”的认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帮助,“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百年闻,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们,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节选自殷实《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12.下面关于“新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新诗”作为一种自由体的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B.新诗没有建设新的体制,而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又遭到破坏。这也是造成诗歌脱离读者大众的一个原因。C.新诗诞生以来,那些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就未在新诗中出现过。D.新诗因为离开了人的尺度,离开了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最后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成为新的文化僵尸。12.B(A.原文中有“似乎”;C.原文为“不仅未见光大,反而……不见了”;D.原文为“要么……要么……”。)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这在认识上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B.古代中国的诗歌,虽然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因为缺少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缺少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所以影响了后来诗歌的传承和发展。C.在诗歌的形式上,唐宋时期达到了诗歌发展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唐代出现的近体之变,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来说,是又一次诗体的自觉。D.因为白话文运动使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抹去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所以它的功劳也许可以说等同于戊戌变法。13.D(A.“认识上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指的是“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B.“缺少”对应的原文是“少有”;C.近体之变出现在“唐代以后”。)14.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新诗人们扔掉了“旧式枷锁”而又仍旧是“破衣烂衫”?(5分)14.新诗人们虽然从诗歌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中解放出来,(2分)但是因为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而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2分)而使“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1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故园春柯灵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远地跑到香烟缭绕的龙华寺畔,向卖花孩子手中购取,装点风雅。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郁郁,少妇式的丰容盛髻。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天寒地裂的严冬过去了。忍饥换冻总算又捱过一年。自春徂秋,辛苦经营的粮食——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让地主开着大船下乡,升较斗量,满载而去。咬紧牙齿。勒紧裤带,度过了缴租的难关,结帐还债的年关,好容易春天姗姗地来了。谢谢天!现在总算难得让人缓过一口气,脱下破棉袄,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阳下做活去。手把锄头,翻泥锄草,一锄一个美梦,巴望来个难得的好年景。虽说惨淡的光景几乎年不如年,春暖总会给人带来一阵欢悦和松爽。在三月里,日子也会照例显得好过些。“春花”起了:春笋正好上市,豌豆蚕豆开始结荚,有钱人爱的就是尝新;收过油菜子,小麦开割也就不远。春江水暖,鲜鱼鲜虾正在当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捞。……干瘪的口袋活络些了,但一过春天,就得准备端阳节还债,准备租牛买肥料,在大毒日头底下去耘田种稻。挖肉补疮,只好顾了眼前再说。家里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发到垄头坡上,带一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篮子,三五结伴,坐在绿茸茸的草场上,细心地从野草中间剪荠菜、马兰豆、黄花麦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边劳动,一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这时候田事虽忙,不算太紧,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心。——在我们乡间。种田人的耐苦胜过老牛、无论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饭,便已经心满意足了。地主的生活跟他们差得有多远,他们永远想不到,也不敢想。——他们认定一切都命中注定,只好逆来顺受,把指望托付祖宗和神灵。在三月里,乡间敬神的社戏特别多。按照历年的例规,到时候自会有热心的乡人为首,挨家着户募钱。农民哪怕再穷,也不会吝惜这份捐献。演戏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置办酒肴香烛,乘便祭祖上坟,朝山进香。午后社戏开场,少不更事的姑娘艘子们,便要趁这一年难得的机会,换上红红绿绿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预先用门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戏。但家里的主人主妇,却很少有能闲适地去看一会戏的,因为他们得小心张罗,迎接客人光降。镇上的侧主也许会趁扫墓的方便,把上坟船停下来看一看戏,这时候就得赶紧泡好一壶茶,送上瓜子花生,乡间土做的黄花果糕、松花饼;傍晚时再摆开请过祖宗的酒肴。殷勤地留客款待。夜戏开锣,戏场上照例要比白天热闹得多。来看戏的,大半是附近村庄的闲人,镇上那些米店、油烛店、杂货店里的伙计。看过一出开场的“夺头”(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戏台下去找寻一些熟识的店伙先生,热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门前早用小桌子摆好菜肴点心,刚坐下,主妇就送出大壶“三年陈”,在锣鼓声里把客人灌得大醉。他们用最大的诚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哟,老八斤,别拉呵,背心袖子也给拉掉了!”到后却总是大声笑着领了情。这殷勤有点用处,端午下乡收帐时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点小便宜。在从前,演戏以外还有迎神赛会。 迎起会来,当然更热闹非凡。我们家乡,三月里的张神会最出名,初五初六,接连两天的日会夜会,演戏,走浮桥,放焰火,那狂欢的景象,至今梦里依稀。可是这种会至少有七八年烟消火灭,现在连社戏也听说演得很少。农民的生计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虽然还信神佞佛,但也无力顾及这些了。——今年各处都在举行“新生活运动”提灯会,起先我想,故乡的张神会也许会借此出迎一次罢?可是没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庐访问。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那些忠厚的农民,一年一年地挣扎下来。这时候又像遍野的姹紫嫣红,编织他们可怜的美梦了。在三月里,他们是兴奋的,乐观的;一过了三月,他们便要在现实的灾难当中,和生活作艰辛的搏斗了。一九三四年春(选自《柯灵》,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有删改)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1)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对“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一句中“珍珠”一词加以分析。(3分)(2)解释“挖肉补疮”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15.(1)珍珠指粮食,(1分)表现了乡下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辛苦经营而获得的粮食的珍视。(2分)(2)生活艰辛的农民在春天一过就借钱租牛、买肥料来耘田种稻,到端午时再还债。(2分)16.文章多次出现“在三月里”,有什么作用?(5分)16.反复出现“在三月里”,既照应了文章标题“故园春”,也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2分)文章借“在三月里”的多次出现丰富并深化了写作的内容,从自然风光写到劳动的情形、生活状态与风俗人情,有力地彰显了主题。(3分)17.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17.(1)大好阳春,花草树木开放生长,孕育着乡下人的梦想和希望;(2)乡下孩子,在三月里边劳动,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3)在春天的劳作,因为大自然的慷慨,春暖给人带来欢悦和松爽,心满意足;(4)在三月里,乡间的敬神社戏和迎赛神会等活动体现民俗风情,表现了乡下人苦难艰辛中的兴奋与乐观。18.文章末尾说“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由此获得的启示。(6分)18.(1)姹紫嫣红的春天给人幻想和梦幻,农民面对现实的灾难与艰辛的生活,也能一年一年地兴奋而乐观地挣扎、搏斗,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意思相近即可)(2)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能因现实的磨难、暂时的困难而失去生存的斗志和生活的希望(生存与发展,是艰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艰难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拥有梦想,能消解人生的苦难。(联系现实人生,言之有理即可)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l2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被称为“虎妈”的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蔡美儿,近日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管教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视或有玩伴的长女,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的录取。(2)香港商人萧百佑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3)某知名教育专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4)某教育调查机构称,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承受苦难与磨砺,是影响当代青少年的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12分)19.答题提示:可以从“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等角度立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评分细则】一类卷(10~12分) 能结合新闻素材,从整体上或者任意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评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结构完整。二类卷(6~9分)能结合新闻素材,并能借用素材中的信息对教育问题进行评论,有观点,有理据。三类卷(1~5分)凡属下列任意一项的,均在此类卷给分:①没有结合新闻素材的;②没有围绕教育问题评论的;③简单摘抄素材原文的;④没有写成新闻评论的;⑤观点模糊、混乱,不知所云的;⑥篇幅不足100字的。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顾无忧。”(老子《道德经》)“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有什么近似之处?联系实际,就孔子与老子观点的异或同,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12分)20.(1)孔子的“舍之则藏”体现的是“韬光养晦”的思想;老子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的是“谦下不争”的态度。这两者有近似之处。(2分)(2)答题提示:从孔子与老子观点相同之处或者不同之处展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10分)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根据你的阅读感悟,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