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

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

ID:32571224

大小:57.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_第1页
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_第2页
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_第3页
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_第4页
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结合实际解读公平理论进一步促进作风转变和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近日,盘县司法局结合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依然不很高的实际,局党组成员、政工科科长李政印与机关干部职工以谈心交流的方式共同学习了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而职工的公平感取决于一种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所谓社会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包括物质上的金钱、福利和精神上的受重视程度、表彰奖励等〉与自己工作的投入〈包括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经验、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消耗等〉的比值与他人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所谓历史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同

2、自己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这个比值进行比较。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这种比较。当职工对自己的报酬作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的结果表明收支比率相等时,便会感到受到了公平待遇,因而心理平衡,心情舒畅,积极性高,工作努力。如果认为收支比率不相等时,便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积极性低,消极懈怠,甚至产生怨恨情绪。少数时候,也会因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高,产生不安的感觉或感激心理。感到不公平时,他们会采取以下行为:一是改变自己的投入;二是改变自己的产出;三是歪曲对自我的认知;四是歪曲对他人的认知;五是选择其他参照对象;六是离开该领域)。5他结合实际分析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指出:一是由于不完全信息往往使

3、“比较”脱离客观实际。公平理论的核心是与他人比较,所以比较的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取决于职工对比较对象的投入和产出情况是否具有完全信息。而在现实中,职工往往不能够对比较对象的投入和产出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往往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他人的不完全信息进行比较。于是,对本来客观合理的现实,主观上也可能感到不公平。往往有“看人挑担轻松”的知觉心理,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绩,低估他人的成绩,甚至只比拿钱多少,不比贡献大小。建议每个同志的政绩成绩也要公开,互相了解。二是“主观评价”易使“比较”失去客观标准。既然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那么,主观认识就会极大地受认知主体的价值观念、知识经验、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的影响

4、。所以,每个干部职工对同种报酬、奖励、提拔的效用、同种投入的价值的评价都有可能不同。如有的把工资(奖金)看得比晋升更重要,而有的却把晋升看得更重要,有的认为学历更重要,而有的则认为经验更重要等等。这就使“比较”失去了客观标准,即便两个同志的投入产出比完全相当,但两个人均可能感到不公平。三是“投入”和“产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比较”难以进行。投入和产出均具有很多具体表现形式。各人所在部门岗位、职能任务要求不同,投入的具体形式不尽相同,即不同个体在年龄、性别、所受教育、经验、技能、资历、职务、努力程度、对单位的认同感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样会引起认识上的分歧。四是5公平感首先取决于所得报酬的绝

5、对值。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报酬,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如果所得报酬能满足这种需要,则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就会感到公平。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如某人在单位里的投入产出比尽管与别人的相当,但因为其家庭负担重,目前的薪酬水平甚至不能养活家人,他依然感到强烈的不公平。而另外一些人则由于负担轻,目前的薪酬水平已经足够满足需要,自然感到公平。五是公平感最终来自于“认同感”。作为单位中的个人是否感到公平,最终取决于职工对自己在单位中所处的位置是否认同。关于什么叫“认同感”,就是对一个单位的感情、一个单位的凝聚力,有了认同感,就会自觉以单位为家,主动参与整脏治乱、节能降耗减排,自觉把工作做得

6、最好,自觉维护单位形象。20世纪70年代,往往是老大穿新衣,老二穿旧衣,老三穿补丁衣,老四穿补了又补的衣服。但孩子决不会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因为他们对家庭状况是谅解的,是认同的。同样,单位中的干部职工如果对单位有认同感,即便报酬低一点,投入多一点也就无所谓了,更不会产生不公平感。学习公平理论对我们的启迪:一是科学引导干部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激发每个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善于科学引导干部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教育引导他们要多看到他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客观公正地选择比较基准,多分析自己的投入真正有多少,自己的产出贡献又有多少,多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同行业、同岗位比较

7、,尽可能看到自己报酬在5发展和提高,避免盲目攀比而造成不公平感。二是管理行为必须遵循公正原则。领导行为是否公正将直接影响职工对比较对象的正确选择,如领导处事不公,职工必将选择受领导“照顾者”作比较基准,以致增大比较结果的反差而产生不公平心理。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职工,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情,避免因情感因素导致管理行为不公正。同时,要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比较对象的一种平衡,而不是平均。在分配问题上,必须坚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