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ID:32580708

大小:52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2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3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4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2.秦至汉初,以功勋、能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官越来越注重品行;曹操“唯才是举”;北朝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

2、考核制度。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A.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B.以能力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C.以考试作为主要的选拔形式D.不利于建设高素质官吏队伍3.《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较高来划分行政区的做法,采取“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元代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以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集权C.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以利于

3、管理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4.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阁臣拥有“批红”权力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5.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

4、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6.清朝名臣张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期间,他可以(  )A.监察地方各级官员B.协助皇帝上传下达C.独立处理军国大事D.直接掌管中央六部7.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

5、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C.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8.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  

6、)A.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B.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C.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9.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10.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

7、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B.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11.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

8、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A.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B.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12.上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时段流行话题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3.1936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