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

ID:32604961

大小:3.30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2-13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_第1页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_第2页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_第3页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_第4页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雌日期:皿年上月五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2、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日期:丝堕年工月卫pl}lI柯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1j选题辛了景1.1芦荟简介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选题背景芦荟(Aloe)隶属百合科(Liliaceao),足。‘种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I叶簇生,呈库状或乍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图l=l芦荟的外形Fig.1-lTheappearanceofaloe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现在芦荟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据调查,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

3、带、非洲大陆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芦荟分和。在我国云南/己江地区,也有野生状态的芦荟存在。芦荟的最早记载,是古代埃及的医学书巾所记录的,书IIl升i仅记载了芦荟对腹泻和眼病的治疗作删,还有包含了芦荟的多种处方。在此以后,通过马其顿帝国,芦荟被传到了欧洲。之后,芦荟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巾圜。在我国,人们把它称为“芦荟”,“芦”其中文意为黑的意思,而“荟”是聚集的意/思。芦荟叶子切口滴落的汁液呈黄褐色,遇空气氰化就变成了黑色,又凝为一体,所以称作“芦荟”。被称为中医医祖的李时珍所著《本草纲R》聃也出现了芦荟,在这部书中芦荟不仅仅被认作是有用的植物,而且还有“色黑、树脂状”的记载。中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第

4、一章文献综述与选题背景在我国古代,应用芦荟治疗疾病已相当流行,关于芦荟的药用价值和治疗作用,在古书《药性论》、《海药本草》、《丌宝本草》、《本草图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详细记载。芦荟苦寒,入肝、心、脾。主要成分分为芦荟大黄素甙、异芦荟大黄素甙、芦荟甙等,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泄热、消疮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结便秘、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等。芦荟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的应用己有36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芦荟的有效成份、生理活性物质、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和应用,芦荟的研究丌发和应用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从80年代开始,芦荟的多种疗效和神奇功效,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瞩目

5、,被视为治病强身的“灵仙之药”。如:在美国,用芦荟治皮炎;在前苏联,用芦荟治肺结核;在埃及,用芦荟治皮脂外溢;在同本,用芦荟叶子的活性物质制成消毒剂,用于清洁污染,阻止真菌生长,芦荟被誉为“家庭急救药箱”,曾掀起过一股“芦荟热”的浪潮‘21【31。在现在世界上芦荟品种多达300种以上,但主要药用品种是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veraL)、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和斑纹芦荟(aloeveraL.var.chinaensis(haw).berg)---种。芦荟的叶、花、根均可入药,尤以叶中的汁液经浓缩加工的成品(芦荟干块)即为芦荟的药用品。1.2芦荟的化学成分芦荟之所以能够医

6、治多种疾病,受到医药界的高度重视,决非偶然,这是与芦荟的化学成份有关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芦荟鲜叶所含的成分十分复杂,到目日订为止研究工作者已经从芦荟属植物中检测出18种微量元素、11种游离氨基酸、21种有机酸、维生素、缓激肽、葸醌类、酚类、甙类、糖类等70余种成分。但根据现代研究分析表明,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可以分为6大类:葸醌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类化合物、脂类及有机酸类化合物、矿物质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活性酶等其他类化合物等【4】。1.2.1蒽醌类化合物芦荟中主要活性成份是羟基葸醌类衍生物,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甙、芦荟泻素、芦荟霉素、阿

7、劳辛、芦荟熊果甙等。芦荟所含葸醌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品种、栽培条件、收获时期都会有较大变动。大黄酸有抑菌、抗病毒作用,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有抗肿瘤的作用,芦荟酸2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选题背景和芦荟泻素的药用价值为健胃和通便,芦荟霉素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的作用。阿劳辛有抗癌、抗菌、中和毒素的作用,还有具有抗菌作用及抗霉作用,可以治疗因水疱所引起的白癣菌,芦荟熊果甙具有抗溃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