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

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

ID:32628174

大小:105.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_第1页
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_第2页
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_第3页
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_第4页
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b2型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关华平(云南省丽江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674100)摘要:本文介绍了b2水面曲线在陡坡水面线推求计算中的实践与应用。用6型水面曲线确定出陡坡末端水深的精度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安全可靠,同时这种方法简单、实用,计算简便,工作量小,易于掌握和应用。关键词:b2型水面曲线陡坡水面线推求计算1概述对于长期从事中小型水力水电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常常会碰到陡坡的设计。在进行陡坡设计时,都离不开陡坡水面线的推求计算,即陡坡沿程水深的推求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在进行陡坡水面线的推求计算时常常是采用水力指数法等其他方法进行推求计算。这种些方法虽然概念明确,计算

2、结果精确,但计算繁琐,工作量大,费时,效率低。因此,在确定陡坡水面线时,可以采用b?型水面曲线进行推求计算。首先计算出陡坡起始断面的水深,然后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出陡坡正常水深h()。根据b?型水面曲线的特点,将陡坡正常水深ho近似认为是陡坡末端的水深he(即hc=h°)。然后根据陡坡起始断面水深和末端水深即可确定出陡坡的水面线。2计算依据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陡坡底坡一般都大于临界底坡,即i>ik,陡坡中的水流均为急流,水面线为b?型水面曲线。也就是说,从陡坡起始断面开始,直至陡坡末端,水深从控制断面到陡坡末端,水深由控制断面水深逐渐向正常水深趋近,在无限远处趋近于正常水深,如图1

3、所示。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陡坡一般都是较大落差的陡坡,陡坡中的水流在其末端接近均匀流,水深接近正常水深,即满足b2型水面曲线的条件。因此,在陡坡水面线的推求计算时,直接计算陡坡的正常水深h°,并近似地取末端水深等于正常水深,即hc=h()。3陡坡水面线的推求计算3.1陡坡起始断面水深陡坡水面线的推求计算的首先是确定起始断面和起始断面水深。起始断面一般都在陡坡的起点,并且陡坡的上游一般是宽顶堰或是缓坡明渠,所以近似的认为起始断面水深为临界水深hko对于梯形断面,临界水深按公式(1)通过试算确定。o)k/Bk=aQ7g(1)3k—相应临界水深的过水断面‘m2;Bk—相应临界水深的水而

4、宽,m;Cl—不均匀系数,一般取a=1.0〜1.1;g一重力加速度,g=9.81m/s2;Q—陡坡过水流量,m3/so对于矩形断面,临界水深按公式(2)计算。Hk=(aq2/g)1/3(2)q—单宽流量(点/s)3.2陡坡末端水深计算陡坡末端的水深,先计算出陡坡的止常水深h。,根据b2型水面曲线的特点,近似地取陡坡末端水深“等于正常水深,即hc=h0o正常水深按照明渠均匀流公式,用试算法求得,明渠均匀流公式为Q=3C厢(3)3—过水断而积(m?);R—水力半径(m),R=a)/x;x—过水断面湿周(m);C—谢才系数(m1/2/s),C=R1/6/n,n为糙率;i—陡坡坡度。4算列因篇幅

5、有限,现仅举一例说明水力指数发和采用b2型水面曲线推求计算陡坡水面线的差异。【例】某陡坡设计流量Q=56m7s,底宽b=2.5m,边坡系数m=1.0,坡度i=0.09,糙率n=0.014,总长170m,如图1所示,求陡坡的水面线。解:1、临界水深hk设a=1.1,则aQ2/g=352,ok/Bk=352因为Bk=b+2mhk,®k=(b+mhk)hk所以(b+2mhk)/(b+mhk)hk二352经试算得hk=2.7m。2、正常水深h()因为i=0.09(1)(2)(3)(4)(5)3°=(b+mho)ho=(2.5+ho)hoxo=b+2hoJi+”厂=2.5+2.83h0/(2.5+

6、h)hRo=3°/x0=2.5+2.83%<1Co=Ro1/6/nQ=3oCo何f56=3()Co何将i=0.09,(1)、(2)、(3)和(4)式代入(5)式,并经试算的h0=0.993m。又因hk>ho,该陡坡为陡坡,为b?型降水曲线。所以,陡坡末端水深hc=ho=O.993m。3、用水力指数法推求水面线按图1,假设水面1—1处的水深为临界水深,从这个断面开始,利用E-E5S2式AL=/h)x]分段向下游推求计算,即可求得陡坡末端水深。具体计算过程在此不再叙述,现将用水力指数法推求水面线的计算结果,列表如下:断而序号h(m)CO(m2)V(m/s)v22gEs(m)2(m)h(m)

7、(辛)’hAL(m)L(m)12.714.053.990.813.510.461.972.592.770.810.442.531.751.3751.1751.0851.0550.0380.1120.284().5180.7120.7735.3124.640.263.831.221.5022.09.06.221.973.975.3131.56.09.334.445.9429.9141.254.6911.947.288.5370.1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