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ID:32634239

大小:100.2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4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_第1页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_第2页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_第3页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_第4页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动和力》教材分析一.本章的基本内容和三维目标的要求(—》基本内容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误差、力、力的三要素、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k惯性、平衡状态、二力平衡、基本规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钟表、停表基本实验:如何使用刻度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到的科学方法:控制变最法、理想化模型、实验、猜想、推理《二》三维目标的水平要求(根据《新课标》和《2010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知识与技能方

2、面:了解:五个大知识点1o长度测量(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o机械运动(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3》速度的概念《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O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5)力的作用效果(6)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K增加,课本中没有》4。牛顿第一定律5。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2)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

3、题理解:三个(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物体的惯性(3)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会:两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用钟表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实验,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推理等研究物

4、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每个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生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二本章的学习背景、教材特点、重难点分析1.本章的知识、学习背景本章是学生在初二第一学期末,学习了人教版课程"八上"的声、光、物态变化、“九年级"的质量与密度,之后学习的一章。本章的知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这是本章的学习有利的因素之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如: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2•本章教材的特点(1》本章的内容,涉及两方

5、面:运动学: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动力学: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方法本章是学生真正接触力学知识的起始章。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章,建立起的对力的概念的认识、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认识,都是学习后续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物理力学的教学中是有着重要地位的。(2歳材还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让他们经历探究积累实际材料的过程.努力使学生获得领悟,进而发展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内容贴近生活,

6、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内容的引入,力求从那些贴近学生生活,为他们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贴近生活,在本章内容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图片,还引入了大量数据和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并有许多富有物理含义的问题.教材中提供的这些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获取各种生动具体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并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2)本章教材并不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但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教材还降低了传统物理教学中历来受到

7、重视的一些知识的难度要求《力的图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还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将现代科技也渗透其中•如宇航员的舱外工作、飞机空中加油、高速摄影、安全气春等,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向学生渗透:科学就在身边。3。重难点分析重点:(既是教的重点也是学的重点)①速度;②力的概念;③二力平衡条件;④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难点:(学的难点)①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中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结论《也是教的难点》②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问题三.各节教法建议第一节长度、时间的测量

8、重点:学习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难点:对估计值的认识及使用刻度尺测量时的估读问题(既是教的难点也是学的难点〉教学过程建议一长度的测量引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学习长度测量呢?从两个方面:①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①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可通过"想想议议〃对两幅图中指定长度的目测和对时间的估计,使学生懂得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可与人估测温度的高低不准确,必须用仪器来测量的方法对比》】1o介绍长度的单位,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国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