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

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

ID:32636152

大小:55.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_第1页
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_第2页
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_第3页
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_第4页
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论文节日与农业耕作、自然季节时令完美和谐在中国,民俗节日历来被叫做岁时节日。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季节气候,也可以说,在农耕文明语境中的节日是由年月日时和气候寒暑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经看到了十分完备的古代历法纪年。在古代文献《逸周书•时训》中就有了最早关于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排定并不是随意性的,而是以严格的天文学科学计算为基础的。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计算,太阳运行黄经每增加30度(约历时30天),就过到一个“中气”,运行360度,正好经过12个“中气”,共计有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

2、处暑、秋分、霜降、小雪等。再从小寒这一天计算,太阳黄经每增加30度,就过到一个“节气”,增加到360度,正好经过12个“节气”,共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中气”和“节气”交替运行,就构成了中国农历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天。其中二十四节气时令在民俗节日构成中至关重要。在这里,“节”的概念正是把季候的渐变过程分解成像草节、竹节一样的间距,把节气相互交接的时间叫做“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最早有“四立”“二分”“二至”8个节令成为重要节日,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它们是标志农耕四时阴阳始末的节日,几千年来,保持着农耕文化生产生活节奏与大自然季节气象的节律、生态环境完美和谐的特征。其中,清明节的突出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的重大民俗节日。节日与“月”的朔望圆缺和谐一致中国农历对于民俗节日的排定,特别注重一年十二个月的朔望,这几乎是中国农耕社会过节最基本的约定俗成标记。现行的公历十二月与“月”的朔望盈亏毫不相干,很难在民间约定为节日。朔,月隐待出之日,是为“上日”,俗称“初一”,又称“元日”,正月朔日叫做“元旦”,如今有的把公历新年1月1日也叫做“元旦”,其实和元旦的含义毫不相干。也有人极力主张把现时的春节改换日期,就因为他们忽略了

4、传统过年的正月初一元旦的“一元复始”的重要含义,这一天是任何日期无法代替的。农历元旦是农业中国一年中最早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正如《玉烛宝典》所记:"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亦云三朔。”所说的三元,是指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当日是古俗中大庆大祭的节日,沿袭至今,不变不衰。望日月圆,是一个月的十五。古代秦汉时期的方士、道家测算月历时,另有“三元”之说,认为“天官”之神主管“赐福”,生日在正月十五,是为''上元”,于是古代约定每一年的第一个望日为“上元节”,大庆大祭,发展成为“元宵节”。又认为“地官”之神主管“赦罪”,生日在七月十五

5、,是为'‘中元”,古代约定为“中元节”,家家举行祖先大祭,成为大节。又认为“水官”之神主管“解厄”消灾,生日在十月十五,是为"下元”,古代约定为“下元节”,也曾发展为节日。最值得注意的是八月中秋,本来“仲秋”只指八月,后因八月望日正是三秋之中,于是八月十五成为“中秋节”。本来自周代以来,中秋节是迎寒祭月的节日,到了唐代发展成为祭月、赏月、玩月的喜庆团圆的盛大节日,沿袭至今。中国人几千年来把自己的生活节拍与大自然的月圆月缺紧密协调起来,构成了完美和谐的节日文化。应当说这是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与中国人月日代码重叠的符号思维习惯一致中国自古以来的

6、农耕历法一直使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法排列月日,十分繁复,许多被看做吉日或祭日的日子,难以记忆,逐渐消失,但是人们却在许多零散的吉日、祭日中习惯性地选定了月日代码数字相互重叠的日子,作为节日流传下来。于是就有了“正月正”大年节;“二月二”春龙节,俗称“龙抬头”日;“三月三”上巳节,也是许多少数民族的歌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天祝节,俗称“晒虫节”;“七月七”七夕节,俗称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在中国人的节日观念中月日数字代码的重叠是吉祥的神秘数字,其中“五五端阳节”“九九重阳节”被看做除年节以外的重大节日。以上三个中国民俗节日的特征,其实正是中国民俗节

7、日构成的独特依据,无论这些节日在发展中吸纳了多少历史的、宗教的、民族的文化元素,它们始终作为中国人传统节日的根基,伴随着祖祖辈辈数以亿计的农耕群体,从远古走来,直至现在。中国民俗节日和它的母胎一一农历历法,事实上始终与全世界华人息息相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近百年来,在中国推行的公历历法,连同公历的法定节假日,虽然已经统领了全社会外在的生活秩序并和国际接轨,但是在生产与生活实践的所有细节中,在内在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中,农历及其民俗节日依然发挥着强劲的支配作用。正因为中国民俗节日形成了自己有节律的排序,并分别拥有各自的丰富内涵,所以中国这部万世一系的“农家历”,就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