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

ID:32637654

大小:56.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_第1页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_第2页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_第3页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_第4页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和聚类研[摘要]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内6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都市圈是一个以南京为中心城市的单核都市圈,其综合竞争力远远领先于其它5个城市,属于第一集团;江苏的扬州、镇江的竞争力领先于安徽马鞍山、芜湖及滁州3城市,属于第二集团;安徽3城市属于第三集团,这与江苏、安徽两省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相符。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南京都市圈城市之间综合竞争力差异的原因,并针对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协调发展的思路。[关键词]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因子分析;聚

2、类分析【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0-175-1一、引言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发展和制度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依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南京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滁州、芜湖和马鞍山市的全部,以及淮安南部的吁胎县和金湖县、巢湖市的和县和含山县,其中大中城市有南京、镇江、扬州、滁州、芜湖、马鞍山等六市。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如何客观评价各城市之间的差距,找出形成差距的原因,为都市圈内经济协

3、调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实证分析(一)南京都市圈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完备性、功能性、可比性和层次性原则,考虑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发展和制度等5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及指标的可获得性,本研究共选取以下21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XI-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X2-人均GDP(元/人)、X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X4-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X5-每万人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在校学生数(人/万人)、X6-人均计费邮电业务总量(元/人)、X7-消费

4、品零售总额(亿元)、X8-第二产业总产值(亿元)、X9-第三产业占GDP比例(%)、X10-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元)、XII-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12-城市人均居住面积(❷)、X13-文教卫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1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GDP比重(%)、X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❷)、X16-年末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元)、X17-人均旅游外汇收入(美元)、X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19-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X20-全年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21-人均道路面积(❷)。

5、(二)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及聚类分析过程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1.原始矩阵的标准化。首先对各南京都市圈内城市21个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由于观测量纲及数量级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lo通过如下公式来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Xij是第个城市的第i个指标,Y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maxXj为第j个指标在该列的最小值,maxXj为第j个指标在该列的最大值。2.求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3•求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值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4.计算计算特征根的累

6、计贡献率。根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与此同时,根据综合指标的权重来确定最后综合得分的加权权数,权数值取决于指标间的差异;5•计算主因子得分值。6.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总得分值越高,说明城市综合实力越高。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2》、《安徽统计年鉴2012》提供的原始数据,借助SPSS15.0完成因子分析过程。提取三个主因子(Fl,F2,F3),它们一起解释了变量的标准化方差的95.03%(累积贡献率)。在竞争力梯队的确定中,我们针对各城市综合实力因子分析后的得分进行系统聚类,以

7、每隔0.75分为一个类别进行划分(第一类和最后一类的上限和下限可适当放松)。三、结论与启示南京作为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竞争力处于都市圈的榜首是理所当然的,而扬州、镇江分列第二、三位,充分体现江苏的省辖市的经济实力及社会进步状况;马鞍山、芜湖及滁州是在南京都市圈中安徽的省辖市,由于属于中部地区,开发晚,综合竞争力与都市圈中江苏三市还存在一段距离,但近年来由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建设了不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与江苏的差距正在缩小。南京都市圈城市间的综合竞争力的差异说明了江苏和安徽两省经

8、济发展的不平衡,要实现都市圈城市的协调发展,对于处于第一集团的南京来说,在发挥经济增长极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依靠技术进步、科技投入来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充分带动都市圈其它城市的发展。处于第二集团的扬州、镇江发展经济的经验要向安徽的马鞍山、芜湖及滁州推广,开展都市圈城市间的合作以实现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