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

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

ID:32653441

大小:15.61 MB

页数:375页

时间:2019-02-14

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_第1页
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_第2页
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_第3页
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_第4页
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博简孔子言论地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喘‘】趴≤刁只期:矽胆年∥月/2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2、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蠕孤百幻日期:矽/2年莎月,2日摘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上博简")是指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抢救回来的一批战国楚地竹简。这批竹简包括100余种战国典籍,绝大部分是历史上未流传的珍贵文献,包括儒家、道家、兵家等各类文献。其

3、中涉及孔子言论(包含“子日"、“孔子日一、“夫子日"等)的文献目前已整理发表13种。本文主要利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及语言文字考释方法,对<鲁邦大旱》、<仲弓》、《孔子见季桓子》、‘君子为礼》、<弟子问》等五篇上博简孔子言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考察各篇孔子言论竹简的形制特点;二、总结前期上博简整理、研究成果,尝试对散乱残缺的简文进行简序编联与缺字增补,对简文进行文字隶定考释与文本整理;三、分析上博简孔子言论的语言学、文献学、思想及文学价值。引言部分:论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等。

4、第1章《上博简(鲁邦大旱>考论》:<鲁邦大旱》记载了孔子为鲁哀公抵御旱灾所献“正刑与德"对策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刑德观与宗教观。其精神实质是神道设教、德刑并重而以德为主,赞同用硅璧币帛祭祀山川的宗教仪式。‘鲁邦大旱》中的孔子言论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第2章‘上博简<仲弓>考论》:‘仲弓》是久佚的先秦儒家文献,它全面阐述了先秦儒家政治思想,对于探讨<论语》成书问题及认识孔子政治思想有重要文献价值。本章考察了《仲弓》的形制,指出其保存了简牍篇题及编联状况的真实资料。对简序进行重新编排和分段疏证,并探讨孔子政治思想的若干重要内容

5、:孔子重视政治与人民、宗教的关系,重视政治集团内部上下级的关系,重视选贤、身心修养与政治的关系。《仲弓》作者当包括孔予、仲弓及无名文本写定者,文本写定者当为仲弓弟子或再传弟子,文本写定时间应在战国早期或早中期。就文体发展看,<仲弓》开创了记载孔子言行的风气,多采用商周史官记言文的对话体,标志着我国说理散文在孔子第一、二代弟子手中逐渐走向成熟。第3章l: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1本章包括简文形制、简序编联两节。简文共27简,557字,与其他各篇相比,篇幅较长,弥足珍贵。简摘要文集中反映了孔子法古兴鲁、仁政赐爱、

6、司不失人等政治观、伦理观、管理思想,尤其是论及“二道斗(。仁打与“不仁节)观念,对恢复先秦鲁国史与儒家政治哲学具有独特价值,大大丰富了孔子作为政治思想家的理论成果。第4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二):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国文字等字形),对第一编联组(简l、4、20、3、24、21)简文中22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篇文献的基础文本.第5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三):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

7、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国文字等字形),对第二编联组(简16、9、6、lO、8)简文中14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组文献的基础文本。第6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四):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图文字等字形),对第三编联组(简12、2、7、26、14、11,22、19、17、18、13)简文中32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组文献的基础文本。第7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五):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

8、,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国文字等字形),对第四编联组(简15、5、27)、散简组(简25、23)简文中7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组文献的基础文本;对新校理简文进行翻译;探讨《孔子见季桓子》的思想内涵。第8章《上博简(君子为礼>考论》:本章考察了<君子为礼》这篇孔子言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