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

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

ID:32664958

大小:58.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_第1页
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_第2页
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_第3页
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_第4页
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倪文锦:知难而进,回到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难而进,回到语文来源:转载作者:何郁2008-12-13下午02:28:59笔者:倪老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想我们的谈话可以轻松一点,只要围绕着新课程改革这个总的话题来谈就可以了。这两天,我在接待来自外地教研系统的几位老师,也从中了解到一些信息,说是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些学者有些看法,有的看法还很尖锐……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倪文锦:我觉得某些学者有新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尤其是第一线的教师对新课程有一个逐渐理解、消化和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新课程、新教材这一角度看,其自身的

2、确也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有一个基点应该明确,随着国际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全球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必然的,语文课改也是大势所趋。语文课改怎么改是可以讨论的,但不改是没有出路的。大家可以反思一下:本轮课改之前,语文课程内容曾被分解成几十个“能力点”,上百个“知识点”,然后圉绕这些点进行“碎尸万段”式的肢解,这样的语文教学思路对头吗?当吋的考试、当I]寸的评价人家满意吗?我想答案不用我多说,发端于1997年的那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全国性大讨论己经非常说明问所以,我认为正确对待课程改革的态度是:知难而进,回到语文自身的规律上来。当然

3、有些倾向,也值得警惕。首先,干预太多。我这里讲的干预太多,是指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对语文说三道四,都敢随意发两句“权威”的议论,这实际上是无知者无畏。众所周知,屮小学教育主要是学科教育,研究屮小学的教学问题,都是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常常具体而微。但现在部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或者大而无当,好高鸳远,徒有其名,难有其实,如学牛根木没有读过多少李清照、郁达夫作品,却在大搞李清照研究,郁达夫研究;或者阳春白雪,离我们的现实距离太远,具体教学难以操作。我很钦佩叶圣陶、朱自清等语文教育界的前辈,因为这批人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本身都从事过

4、屮小学语文教学。所以一些同志讲,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一些语文老师,在课程改革面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我想恐怕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有些同志曾尖锐地指出: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施已有十儿年了,但为什么至今收效甚微?对于这一问题我觉得确有深刻反思的必要:这倒不是说素质教育的理念有什么问题,而是说我们实际上没有将素质教育具体化。素质教育是需要走进学科、走进课堂的,而我们过去却表面文章做得多,或者只是停留在领导的讲话、专家的报告这一层面,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喜欢跟风。不注意研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听见人家什么好,就马上盲目地学习。我最近看报,有两个例子很典型。一个

5、是芬兰的例子,一个是哈佛和耶鲁的例子。芬兰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有个来自拉脱维亚小孩由于语言不通,学习跟不上了。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了,于是老师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以及学生一块来讨论,要不要从总体上放慢速度,等一等这个孩子。结果是,大家放慢进度,等这个孩子。所以,大家感慨芬兰在12年义务教育阶段特别强调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一个班里,只要有学生在规定的吋期内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那么全班的学习进度将停下来等他。但我觉得这个例了可能适用于芬兰,却未必适用于我们。芬兰是一个福利国家,整个社会都很发达,而我们呢?我们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的国家,特别是教育投

6、入不足,教育基础述不是很好。我们是人口大国,中小学生数以亿计,而且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果我们也来“等一等”,我想我们的教育等来的可能跟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这说明有些很好的教育理念即使是先进的,但未必完全适合于我们的国情。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我们都知道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和副总统切尼都是从耶鲁大学岀来的。布什在耶鲁时,平均成绩是C等,而得C等在当吋是很平常的事情。切尼干脆就没完成在耶鲁的学业。布什在耶鲁最近的一次毕业致词中大致这样说道:如果你是耶鲁的C等学生,不要担心,这意味着你将来可能当美国总统。即使你没能完

7、成学业,你还可能成为美国的副总统。(见2005年9月14日《报刊文摘》)但今天的美国情况就大不相同,如哈佛最近一年中有近百分之九十的毕业牛都以某种荣誉(有如我们的三好学生之类)毕业。是美国学生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吗?不是的,美国教育界的许多人士都会这样告诉你:真止的原因是分数膨胀,即分数贬值。也就是说,以前“全C”生,今天会很容易以同样的表现而得全优。现在,据说一些美国屮小学生在竞争性的运动屮不讲胜负,而强调每一个人都是赢家。因为告诉一个学生他在某一方面失败会伤害他幼小的心灵。于是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全优”生。同时,一些教授教课水平差,就通过在分数上大

8、放水以换取学生的好评。他们放水了,别的教授只好跟着放,从而就大规模地生产出了许多水货。我无意将此例与我们直接类比,但今天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