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

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

ID:32703860

大小:1.35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2-14

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_第1页
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_第2页
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_第3页
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_第4页
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iv煤层轨道上山掘进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IV13-2煤层采区轨道上山。二、掘进目的及用途该上山是为了构成IV13-2煤层生产系统,主要承担采区运料、通风、行人、矸石运输等任务,满足工作面回采需要,也是采区安全出口之一。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1、巷道设计长度:525m。2、服务年限:5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预计开工时间为2012年5月25日,竣工时间为2013年5月31日。  第二节编写依据《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时间为2011年7月。《地质报告》说明书,编制时间为2003年7月  《IV13-2煤层+1989m水平采

2、区设计图》,编制日期为2011年1月60/6060/60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该巷道位于+1983m~2239水平,工程名称为IV13-2煤层采区轨道上山,地面的相对位置位于井田东部空旷地,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上部有IV13-1煤层、IV9煤层、IV1煤层,IV13-1煤层与IV13-2煤层平均间距为11.64m,IV13-1煤已回采完毕。南临IV13-2煤层石门绕道,北边靠地表,东、西部均未开采煤层。  第二节四邻采掘情况对巷道施工的影响四邻全部为原始煤层对巷道

3、施工无大的影响,只有上部IV13-1煤层已全部回采,因而在施工中要注意上部采空区局部积水,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第三节煤层赋存特征一、煤层赋存特征根据地质报告,IV13-2煤层赋存条件较好,60/60属稳定型中厚~厚煤层。全矿区可采,最大厚度3.8m,最小厚度2.7m,平均厚度3.25m,有一层夹矸,夹矸厚度12cm左右,煤层向西有变薄趋势,产状变化127°~136°<29°~31°。其直接顶板为炭泥岩,含炭泥岩和粉砂岩,颜色为灰、灰黑色薄层状构造,走向上厚度不稳定,由几十厘米到2m

4、左右,岩相变化不大;在直接底板之下为塔里奇克组第一岩性段的粗砂岩,含粒粗砂岩,岩性、岩相在走向上变化不大。煤层赋存及煤质指标:原煤为深黑色、黑色条痕,强玻璃光泽,细-宽条带状结构,局部为均一结构,层状构造,断口为参状端口和阶梯状断口。内生育裂隙发育中等,性较脆。煤岩成分主要由亮煤组成,次为暗煤,肉眼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次为半暗煤及暗淡煤。 二、煤层瓦斯及自燃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新煤行管发【2012】30号文,该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95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3.80m

5、³/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09m³/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4.36m³/t,2006年1月份开采IV1煤层过程中发生过瓦斯燃烧,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加强通风和瓦斯监测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从煤尘爆炸性实验结果看煤层具有爆炸性,在今后开采时应注意通风、洒水,降低粉尘含量。根据煤层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提供的资料,证明此煤层自燃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  第四节地质构造工作面地面沟谷发育,无蓄水,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根据IV1煤层运输巷的施工情况,在矿区西部实际揭露——北西-南东的正断层,编号为f断层,断距为5~6m。揭

6、露断层较少,对现掘进工作60/60有一定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属大陆干旱——半干旱型气候,具有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气温年际变化和日夜变化大,东长夏短、四季不分明的特点。矿区附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4.6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37.2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2.3倍。多年平均气温7.4摄氏度。大气降水(主要是以暴雨洪流形式)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而蒸发、陆地蒸发是排泄矿区地下水的途径之一。矿区附近由中生代碎屑岩构成的猪背岭和单面山,顺层发育北东——南西走向,由于岩性软硬的差

7、异,造成北陡南缓,北坡60°左右,顶部的砾岩近于直立,南坡20~30°。使岩地层走向发育的一级支沟不利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而沿地层倾向发育的二级支沟,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矿区地下水。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根据IV13-2煤层采区设计,在IV13-2煤层石门12-1点处开口,新掘IV13-2煤层轨道上山。开口点标高+1983m,终点标高为+2239,新掘巷净断面9.6㎡,锚网支护。掘进方式沿IV13-2煤层顶板掘进,方位角为295°34′。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巷道激光定向仪所指方向

8、向前进行掘进。巷道开口位置由公司技术部测量放线确定。巷道布置图见附图 60/6060/60第二节矿压观测一、锚杆锚固力检测  自开口位置开始,每隔50m抽取3根锚杆做拉拔力试验,以检验顶板支护效果,并将检测结果记入专用记录本中备查。抽检指标为:顶锚杆锚固力不得低于60KN。发现不合格锚杆,必须在其周围200mm的范围内补打合格锚杆。二、巷道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