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文发展脉络

清代诗词文发展脉络

ID:32712395

大小:83.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4

清代诗词文发展脉络_第1页
清代诗词文发展脉络_第2页
清代诗词文发展脉络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代诗词文发展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词的发展脉络流派时间代表人物特点影响阳羡派清初陈维崧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以豪情抒悲愤陈维崧尊词体,以词并肩“经”“史”。摒弃“小道”和“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和新乐府精神,敢拈大题目,写出大意义。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无愧“词史”之称。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畛域。对词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浙西词派清初到清中叶朱彝尊(清初代表)、厉鹗(清中叶代表)标举醇雅风格,蕴藉空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不落浓艳媚俗。即使艳情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独具机杼,音律和谐。重在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制了创造的天地,也给该派带来了堆填弄巧的风气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

2、合称“”京华三绝)清初纳兰性德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爱情词低回幽渺,执着缠绵。哀郁凄婉的情调贯穿全词。纳兰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常州派清中叶到晚清张惠言、周济张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主张尊词体,提高词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周济以艺术审美眼光推崇词体,突出词的“史”性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对词的比兴寄托从创作于接受上肯定。①张惠言主张尊词体,提高词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对扭转词风和指导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②周

3、济一方面并纠正了浙派的浅滑甜熟,使常派真正风靡开来,笼盖晚清时期的词坛,一方面创作与理论脱节对艺术审美和技巧认识较缜密,个人词作却为如人意。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上)流派时间代表人物特点影响遗民诗人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所作诗篇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共同主题就是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风格悲壮沉郁,感慨深远。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笔力遒劲,沉痛悲壮,肇开清诗发展的新天地。虞山诗派(宗宋)清初钱谦益所作诗歌叙事抒情,个体兼擅,尤工近体,七言律师情词怆恻,沉雄苍凉,有杜甫之风。“钱”强调

4、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补救明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的作用;产生了虞山诗派。吴伟业与“梅村体”(宗唐)清初吴伟业“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它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情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梅村体”叙事诗约有白首,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

5、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南施北宋清初施闰章宋琬施闰章宗法唐人,反对浮华,工于五言,风格空灵淡泊,冲闲淡远,委婉忠厚,较多文人高雅的格调和诗教的品质。宋琬擅七言,风格雄深磊落,虽跌遭变故,困厄多余欢愉,时发激昂悲愤之音,但总的表现委婉中正,怨而不怒,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下)流派时间代表人物特点影响神韵说清初康熙诗坛王士禛“神韵”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其山水诗,风致清新,词句明隽圆润,音节流利跌宕

6、,代表了其诗的主要成就和特色。格调说清中叶沈德潜在文学创作上主张以儒家诗教为本,尊唐抑宋,以唐诗的格调表现封建社会的政治与伦理思想。其诗歌古体摹汉魏,近体法盛唐,诗作多雍容典雅,平庸无奇,为典型的台阁诗体。肌理说清中叶翁方纲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性灵派清中叶袁枚赵翼将士铨(乾隆三大家)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

7、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清代散文与骈文桐城派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3.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

8、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