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

ID:32733239

大小:64.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_第1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_第2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_第3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_第4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_登高》第1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登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二、教学方法:2•情景再现。4.对比阅读。一课时1•朗读吟诵。3•加强背诵。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内容:(-)原文朗读(配套录音)登高杜甫风急天髙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朗诵提示:读诗的基本方法】(1)理性地把握一一语调、表情、动作(2)注重运用一一形象的语言描述(感性的表现)音乐(烘托)(-)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

2、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Z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己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乂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口、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三)内容分析1.首联共写了儿种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急、高、哀、清、白、

3、飞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岀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这些景物给人造成什么感觉?急风——冷(心灵的)高天一一人渺小、孤单哀猿——悲凉飞鸟只孤独痛苦的鸟——既雄浑高远,乂肃杀凄凉.朗读指导: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

4、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己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落木生命的晚秋长江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短暂与无穷进行对比、衬托,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牛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5、,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來说,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朗读指导:“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1.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哪些字眼可以充分突出是抒情?各有何含义?万一一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一一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多一一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一一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答: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对于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试问:有哪九重悲哀?答: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

7、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诗的'深沉蕴藉'。”朗读指导:如读“万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1.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如霜的两鬓,失意颓唐得连心爱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意绪,就会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内心百结不解,忧虑如焚。尾联

8、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答: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