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767740

大小:16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5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治大国,若烹小鲜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

2、,司马迁评价的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指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也是道家主张。AB属于儒家思想,D属于墨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等可知道家主张,逐一分析选项可知答案。2.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

3、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君为臣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杀不法大臣以谢天,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18-春秋大一统的概念由西汉董仲舒提供,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尊奉儒家,抑制其它学派的发展,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B。君为臣纲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

4、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A.“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B.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以“礼”确

5、定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刘邦借助儒家的“礼”维护封建统治,稳定汉朝的政治秩序,故刘邦以“太牢大礼”祭拜孔子,古代帝王进行祭祀时,牛、羊、猪三牲齐全为“太牢”,A项正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除B。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排除C。宋明理学使儒学信仰体系得以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与材料不符,排除D。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

6、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7、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18-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5.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中的一句比较经典的语录,它不是孔子的语录

8、,传说是子思的话。《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后来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因此对于这句话来说影响很大的人是朱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它选项都没有关系。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