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

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

ID:32769519

大小:1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_第1页
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_第2页
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_第3页
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_第4页
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狄青际遇看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狄青的际遇看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摘要:有宋一代,将才凋零,这是统治者长期执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必然结果。重文轻武之风在仁宗朝达到顶峰,武将、军功遭到社会的普遍轻视。较之当时大多武将的怯懦无能,狄青作为北宋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一代名将,在仁宗朝抵御西夏和平定广南侬智高叛乱的战争中果敢顽强,功勋卓著。本文试图详论其备为人之忠义、为将之才,却屡遭压制打击,最终“发疽”而亡的遭遇并分析其原因,以及北宋统治者在处理文武关系上的矫枉过正、过度压抑武将的后果。关键词:狄青;重文轻武;政策较之于中国历史上长期具有的外向、扩张以及强悍的国家特征而论,北宋一朝则显得“声容胜而武备衰”,国防上更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与

2、宋初统治者们接力奉行的重文轻武以及以文驭武的基本国策有着极大的关联。这种极端化政策的长期执行不仅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的盛行,以文官士大夫阶层作为政治中坚,加之以守内虚外、避战求和为主的国防战略,更是使得武将的地位一落再落,长期倍受压制和歧视。宋人张演曾深刻指出:“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1](后集卷21《官门》,第589页)。近年来,有关宋代文武关系问题的研究论著颇丰:陈峰先生撰有《宋史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O月)、《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北宋武将群体素质的整体考察》[2](P116-121页)等,指出“武将群体素质明显下降

3、”,像狄青那样深通兵略、果敢顽强兼有将帅之才的将领更是屈指可数;邓小南女士的《谈宋初之“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史学月刊》2005年07期)、《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浙江学刊,2003年03期);罗文《北宋文臣统兵的真相》(漆侠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这些为深入剖析北宋文武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基础上以仁宗朝名将狄青一生跌宕为个案,探讨其为人之忠义、为将,由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到最后却“发疽”郁瘁而亡的原因,从而指出北宋统治者在处理文武关系上的矫枉过正、过度压抑武将的后果。一淡泊名利、为人忠义的个人品质狄

4、青(公元1008—1057年),表字汉臣,出身农家,体魄健壮,武艺超群。仁宗天圣九年(1032年)应募入伍,在禁军中先后升任三班差使、骑尉散直。宝元年间,青临危受命,以延州指使,随庞籍往征西夏,颇为骁勇。以战功见重于当时的名臣范仲淹、韩琦等。庆历四年,宋夏和议,朝廷鉴于其功勋,屡迁。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广南侬智高反,攻城掠地,连下十四州,史载“横、贵、浔、龚、藤、梧、康、封、端诸州无城栅,皆望风奔溃”[3](卷13,第257-258页),两广几为其所有。皇佑三年六月,狄青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迁枢密副使[4](第202页),跻身执政大臣之列。入枢不久,狄青上表请战,克智高于归仁铺。狄青起

5、于行伍,十余年而贵,颇得仁宗器重。在宋夏战争中,仁宗闻知狄青之名,即欲亲见之,后因战事紧张,只得命“图形以进”,由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在南平侬智高前,仁宗更是最终决定排除众议授予狄青指挥全权,这对朝廷军队的令行禁止及取得最后的胜利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北宋“将从中御”、“以文驭武”第7页驭将方针的一次破格。狄青由军班行伍出身而终位枢密,可谓是北宋第一人,仁宗皇帝嘉其忠勇,称“朕之关、张。”其识其量可谓“过人远矣。”[5](卷290,狄青传,第9718-9721页)1.为人审慎,有远见青为人缜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每战必与士兵同甘苦,“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

6、”,纵使敌军突袭,“无一士敢后先”。[5](卷290,狄青传)打了胜仗,也并不以功自居,而是喜欢推功于部将。在平侬之战时,和其部下孙沔共同破敌,谋略皆出自狄青,但最后把功劳都推给孙沔。在狄青赴广南时,交趾国(今越南)表示愿意出兵助宋平叛,作为副手的余靖认为可信,狄青认为不妥,上书仁宗力拒交趾助兵,“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而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3](卷13,第260页)朝廷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事实也证明狄青是正确的,交趾出兵只是试探宋军虚实,以浑水摸鱼。平叛后,“时人服其远略”。[5](卷290,狄青传)可见他有着政治家的远见卓识。2.贵不忘本,淡泊名利狄青显达之后,尚

7、留有面涅,很多人因此耻笑他,称他“赤枢”。《江邻几杂志》中有载,狄青由延州知州就任枢密副使时,迎接的人就骂说:“迎一赤老,屡日不来”。仁宗皇帝对狄青很是青眼有加,曾敕其敷药除字,狄青却谢绝,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5](卷290,狄青传)可见狄青虽位居高官却仍能保持武将本色,实为难能。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载有一事,时人曾拿唐代名相狄仁杰的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