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ID:32810029

大小:55.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_第1页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_第2页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李志伟(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中心卫牛院黑龙江尚志150622)【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8-0111-02传统的疝修补术存在10%〜15%的高复发率,人造网片及网塞的临床应用使疝修补手术向无张力的方向发展得到普及。临床应用20年来大幅降低了复发率,但仍有1%〜5%患者术后复发,目前具体手术方式仍在不断完善中。我院于2002年开展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总结我们的经验及体会,探讨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1资料与方

2、法1.1一般资料木组患者150例,均为男性,年龄26岁〜85岁,平均年龄59岁。斜疝121例,肓疝21例,复发疝8例,其中4例嵌顿疝均为斜疝。病程1个月〜36ao81例伴有前列腺肥大,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便秘,17例伴有心脑血管病,年龄均在50岁以上。手术时均弈虫可饭W韬图毙苑(19)魇贰U银媳曜迹壕允蹲心贡谙露龊宛藁房谖詈蠡曜肌G抖兖薛透捶技圆∈泛吞這尷曜记抖兖遽绻莒邓馈?1.2修补材料采用巴德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行Millikan手术。1.3手术方法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口略长于传统术式。切开

3、腹外斜肌腱膜后充分游离,清晰地显露腹横筋膜及内环等结构,显露耻骨结节内下方以远>;2cm,上方显露腹横肌弓状下缘至少2cm〜3cm,疝囊应在疝环远侧3cm〜4cm横行游离。游离后远侧不做过多解剖,近端结扎或封闭后内翻折入,将疝环作适当游离,网塞置入后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自然展开的内瓣刚好卡在疝环的深面,并与疝环边缘适当重叠,做周边间距0.5cm〜0.8cm的间断缝合固定。外瓣外翻后置入腹膜前间隙内,如果疝环处粘连较重也不必强求,可将外瓣与疝环的浅面边界做重叠0.5cm的周围间断缝合,同时置入网片,对腹横筋膜松弛

4、宽大的病人应将网塞分别固定于骼耻束、陷窝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鞘外缘及腹横肌弓状下缘等坚韧组织上。网片要在内下方覆盖超过耻骨结节lcm〜2cm,并缝合固定于其上内方的腱膜组织上。网片上方超过腹横筋膜弓状下缘大于2cm,采用间断缝合,针距0.5cm〜0.8cm。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d〜5d,术后6h离床活动,7d〜9d切口拆线。2结果手术时间30min〜lOOmin,平均72.5min,术后切口无明显疼痛,仅个别患者需使用去痛片镇痛,均未使用杜冷丁。术前留置导尿5例和术后并发急性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口例,16例导尿

5、管留置者其中3例拔管后再插管,经抗前列腺肥大药物治疗3d后拔管。无切口感染病例,随访la〜3a无复发病例。3讨论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多发病,腹股沟疝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先天性因素外,常与腹内压增高有关。除嵌顿疝外,以常见发病部位的可复性肿物为诊断依据。成人疝是不可能自愈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代疝手术应达到修补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并预防在已修补的原发疝区区域下的腹股沟底部再形成疝。在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解剖剥离范围较大,须切开疝囊,将邻近不同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存在着多少不等的张

6、力,缝线的切割及腹内压力的存在使这种修补往往徒于形式。尤其在腹股沟管组织薄弱损害较重情况下,修补更难完成,手术操作较复杂,口患者有紧张牵拉感,术后疼痛时间长,常需限制患者的术后活动,术后复发率高达10%〜20%。无张力疝修补术自广泛开展以来,疝的复发率已大幅降低,目前欧美80%以上的腹股沟疝病例采用无张力修补。但是,怎样避免术后复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将内瓣缝在内环,可减少锥形物脱出及异物感。增加对内环的支撑范围。在平片的应用中,其上方及内下方的覆盖不足及缝合不当是复发的因素之一。我们采用

7、的重叠缝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一不足,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股管的内侧界。其缺点是有部分病例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横筋膜不易分离,解剖相对增多且操作时间较长。人工补片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感染没有亲和力。综合我们自己的经验及国内的相关报道,有以下几点经验:(1)充分暴露,精细解剖,满足探查及修补的需要,切口略长,不追求小切口,方便显露,确保植入物放置的精确性及覆盖的范围。小切口手术并不等于微创,反复过度地牵拉反而加重组织的损伤,且不利于充分探查。我们主张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充分游离,清晰地显露腹横筋膜及内环等结构

8、。(2)整体修补腹股沟区腹横筋膜板层,平片的覆盖范围应当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并与周围的坚韧组织适当重叠。⑶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固定网塞于疝缺损边缘且有足够强度的组织之上,并适当地重叠。(4)网片及网塞均需确切缝合,缝合间距不应过人,并合理使用缝线。无张力疝修补术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该术式不但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简化了手术步骤,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与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