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困惑

浅谈语文教学的困惑

ID:32826063

大小:55.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浅谈语文教学的困惑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的困惑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的困惑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的困惑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的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淡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困惑及对策洙江中学谭茶湘一提起语文,常常会让人心动不已:或为之开颜,或为之神伤;或为之振奋,或为之憔悴。然而,关于语文的教学,却又让那么多的人充满失落、欲说还休!面对一轮又轮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切实地更新教育理念,更在于理清许多实际存在的困惑。困惑一:课改一开始,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模式教学,框架太多,太重,不知道如何驾驭,才能运用得灵活自如。“三三六”“三五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总是我们模拟的对象;兵教兵,小组合作,总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似乎有了模式,有了合作,

2、这就是一课高质量的新课改课,而缺了,就是一堂不合格的,暗淡无光的课,试想,这种模式,这种合作真的适合每一堂语文课吗?有一些简单的阅读,我为什么不能给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然后独立完成呢?有一些作文课,我为什么不能放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天马行空般的写作,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呢?何况,一味的模式,肯定会让语文教学教条化,而过多的合作,一定会让华而不实,走过场的学生居多。总之,新课改中好的教学理念是该提倡,但因地制宜,会让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思路更明朗。困惑二:从这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情况来看,我们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阅读而窄,阅读能力差,

3、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几个:其一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的多,从小没有看书的习惯,看课外书的机会也不多,中外名著看得较少,名家作品几乎不接触。其二是大多数学生阅读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类似故事会、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难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再有就是中学课程较多,学生把大量时间放在完成各科作业上,而忽视了语文阅读,省略了阅读题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个难题,如何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阅读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困惑三:语文课程标准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以促进学生发展

4、为本,重视了对人的培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参与先进文化的建设,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我们所有人又都清楚我们进行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因为现在社会和家长评价好学校的唯一标准仍是考试的成绩,它并没因课改而改变。虽然近些年來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上已经有了一些调整和改革,课程也一改再改,但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能真正使学生从传统的升学考试制度中解脱出来。于是很多教师就在新课程理念的理想和重成绩重考试升学率的现实中茫然了。困惑四:我们教师面临着的另一大困惑就是考试成绩的排队与实施新课程的矛盾,诚然,考试

5、有很多的弊端,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不能找出一条较之考试更为合理的分辨人才的途径。比如说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到处都跟中考挂钩,尽管这也是顺应民心,毕竟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我们目标无一不聚焦在中考上,而社会的评价标准也是考上重点中学的数量。记得当年上中学的时候,也是大家削尖了脑袋想进入那个考上重点中学最多的班级。难怪说,只要应试教育制度不改,择材标准不改,那么所谓素质教育之路仍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正因为此,许多人为语文教育而担心,它也已经陷入这么一个怪圈子,并且很难从泥潭中爬出来。记得刚教书的时候,也对方法式的作文教法不适应,但还是

6、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这支队伍,总想要寻找捷径帮学生取得作文高分,希望向满分作文靠拢,也可以说为此用上了各种手段,但成效呢,依然是原来好的同学照样好,基础差照样差。也许作文真的存在一定的天赋,但更多的是我们的这种教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主动的意识,学生的作文将很难有突破。而这种主动意识的培养,当然还在于写作兴趣的培养。我们过分地强调作文为中考服务,其实也是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是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让承载丰富人文特征的语文学科很是压抑。语文课要跳舞,但是还必须带上那沉重的枷锁,这应该是广大语文教师都能感受到的。于是“教什么”比“怎么

7、教”更重要了,我们在评析一堂课的时候,更多的是看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至于老师怎么“教”的就放在第二位。我虽然想更多的关注“怎么教”,但在教学过程是仍“未能免俗”,特别是在古文的教学中,虽然我在课上也会淡化讲文言词句的解释,只是引导学生去自学。但是,课后还要配套联系,包罗万象,又怎么能轻易放过?因为考试中一旦出现,我没有办法向同学们交待,我又怎么能不字字落实,句句讲解呢?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先行者、促进者,我们应该成为文学欣赏的策划者、师半对话的组织者和语文“合唱”的指挥者。但如果我们仅仅把语文理解成一架登上考试堡垒的云梯,那么

8、,这样的语文教学功利性太强,它势必把语文知识、应试能力当作语文教学的笫一要务。这样的语文教学,除去分数,别无意义。“山是过不来了”,就试试“我过去”吧?总想着能给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