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

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

ID:32888603

大小:48.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_第1页
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_第2页
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_第3页
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_第4页
资源描述:

《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揭秘二战苏红军惩戒营:士兵活不过三个月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一群人曾经被称为“苏维埃的灰尘”,他们要么是小偷或服刑未满的犯人,要么是战场上的逃兵,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部队———苏联红军惩戒营。这些人不是人们熟悉的苏联红军形象,但是在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们也承担起战争的责任。俄罗斯媒体为我们揭开了这些尘封已久的秘密。  释放犯人充实部队  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颁布了第227号命令,后人一般称为“决不后退命令”。这一年夏天,德军撕破了苏联西南方面的防线,开始向盛产石油的高加索地区和斯大林格勒进发。由于前期作战消耗太大,补充了大量新兵的苏联红军往往在战略撤退过程中演变为溃败和

2、逃窜,部队应有的坚定顽强和铁的纪律被士兵们抛到了九霄云外。为此,斯大林下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阻止敌人的进攻,苏联红军采取了严格措施,要求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的部队有权进入军营逮捕“意志脆弱分子”,并在战场上对逃兵格杀勿论。  历史学家尤里·鲁布佐夫认为,第227号命令颁布得非常及时,它使苏联红军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对于红军的道德建设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这则命令的致命缺陷,是剥夺了红军基层指战员实施必要的战略机动的权力,造成极为严重的“兵员荒”。1943年8月,在苏德库尔斯克大会战结束的前夜,NKVD负责人贝利亚斗胆向斯大林反映前线将领的呼声,指出兵员匮乏已直接妨碍了苏军向敌人

3、纵深发起进攻,斯大林沉吟半天,反问贝利亚:“你有什么建议?毕竟我不是圣人,总不能拿乌拉尔的泥土捏出成千上万的士兵吧。”早有准备的贝利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从劳改营和教养院里提前释放犯人,让他们充实部队,“别让这些‘苏维埃的灰尘’再去浪费苏维埃的粮食了,应该让他们承担起战争的责任”。  经过一番斟酌,1943年8月29日,斯大林颁布了修改后的第227号命令,允许1937年之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区集中营的17-45岁男性和18-30岁女性劳改犯参军,“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但犯有抢劫、杀人等刑事罪的犯人不在此列。9月底,这项命令又把释放对象放宽到1941年6月22日开

4、战后因“临阵脱逃,动摇军心以及延误战机”等问题被关押的“问题军人”。据1956年苏联内务部统计,总计有130多万名劳改犯和“问题军人”被送上前线,他们事先都要经过NKVD的审查,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则去惩戒营——一支号称“战地监狱”的队伍。  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  档案显示,被送进惩戒营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高级军官。著名的有马特维恩科中尉,他在1941年10月维亚济马会战中受伤,出院后在返回部队途中开小差,在老家躲藏起来,后被送到第265惩戒营,成为一名出色的敌后侦察英雄。  为了便于管理,特别是防止有人逃跑,惩戒部队一般采用营级编制,每个营大约有800人,每个连大约有1

5、50-200人。作战时,惩戒营往往被穿插布置在作战部队中间,以便友邻部队监视。惩戒营的作战任务与普通步兵部队基本一样,区别在于他们经常被派去执行侦察、侧翼穿插等高危险任务,目的是为了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突击夺取敌人高地等,这也造成惩戒营的伤亡率极高,仅在1944年,他们的损失率就超过50%,是普通部队的3-6倍,当时苏军曾流传“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的说法。  济亚·布尼亚托夫曾经担任第123惩戒营的连长,他亲口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次最为惨烈的战斗。那是在1945年初的奥得-维斯瓦战役中,第123惩戒营充当强渡维斯瓦河的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登陆桥头堡。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的情况下,第12

6、3惩戒营的进攻于1月2日深夜开始了,他们刚出发就遭到德军异常猛烈的火力压制,战士们只好紧贴在橡皮艇上侧着身划桨,听着对岸射来的子弹从自己头顶呼啸而过,不时有迫击炮弹击中满载士兵的渡艇,人体和橡皮艇的碎片夹杂在一起被炸上天空。第123惩戒营划到河中心时就损失了一多半的橡皮艇,河面上满是漂浮的尸体,但战士们依然顽强地登上河岸,却遭到德军机枪的无情扫射,一些人绝望地躲到芦苇茂密的河漫滩或堤岸下,徒劳地延续着最后几分钟的生命。经过反复争夺,到第二天中午,损失惨重的第123惩戒营终于在大部队的支援下占领了桥头堡,一名被俘的德国士兵心有余悸地说:“你们是靠尸体驮过维斯瓦河的。”这一仗打下来,第1

7、23惩戒营的670名官兵只活下来47名,所有人都获得了战斗勋章,布尼亚托夫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  惩戒军人发挥各自所长  1944年6月初,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为实施围歼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巴格拉季昂”攻势,秘密派遣了数百支破坏小组,重点打击德军兵站、铁路枢纽和仓库。一个代号叫“兔子”的破坏小组完全由惩戒军人组成,他们有的当过窃贼,有的是话剧演员出身,这些经历给了“兔子们”巨大的施展空间,他们在明斯克市内偷窃德军车辆、服装和证件,然后伪装自己,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