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

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

ID:32926343

大小:60.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_第1页
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_第2页
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_第3页
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_第4页
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意义摘要:在上海世博会中我们又重新看到了那幅震惊世人、以反对战争为题材的《格尔尼卡》。《格尔尼卡》原本是为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西班牙展馆所作的一幅巨型油画。70多年过去了,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本文对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作《格尔尼卡》的历史背景以及它的现实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毕加索;《格尔尼卡》;立体主义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2-33-2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

2、海岸马拉加省的安达卢西恩城,他大概可以算作当代西方最重要的艺术家。毕加索的艺术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似乎看不到一种统一、连续、稳定性,无论是就形式还是就内容而言。所以研究毕加索创作的艺术家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一一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毕加索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贡献是改革和完善了艺术内部的形态革命。他和勃拉克一起把艺术的形态从传统的概念中彻底地释放了出来,确立了平面绘画的独立价值。他的主张是:

3、自然都是形体与形体的相映合,犹如颜色的调合。他又说:甲形体接近于乙形体时,两者必互相受影响而变化。故他的画面上,极不重形似,竟有全无自然物的形似,而只有三角方形等形体的凑合。毕加索与勃拉克的创作在历史上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们已经把西方绘画中的一切禁忌和传统都打破了。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象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对于他传奇的一生,后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我们还是高度赞扬的。也正是如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谈起毕加索,我们

4、每个人必然会首先想到他的著名作品《格尔尼卡》。然而《格尔尼卡》的创作是起因于一次历史上的战争。一、《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1937年4月26日,共和国军队集结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佛朗哥请求德国空军给予援助,但德国法西斯为试验炸弹的威力轰炸了毫无防卫的格尔尼卡,使2000名无辜人民丧命。这一事件震撼全世界,也震动了画家毕加索。因此,他将这一恐怖事件描绘于《格尔尼卡》的画面中,祖国惨痛的悲剧激怒了毕加索,他那潜在的表现主义再次进发,线条扭绞着,膨胀着,激情在奔腾驰骋,这便是《格尔尼卡》。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谩骂与嘲笑

5、,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汹涌的思想感情已达到极点的强度从这幅裂人肺腑的画中涌出。、《格尔尼卡》画面的意义解读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是:公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象征悲惨的人民大众;马头上方是一盏代表“夜之眼”的电灯在发光。当然画中也有表现现实的场景,画的左边,一个嚎哭的妇女怀抱着她死去的孩子,阵亡的士兵横卧于画面的底部,手中仍然紧握着断裂的刀剑。画的右边描绘的是即将被熊熊的火焰燃烧的人像。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仓皇地逃入另一人身下,后者神色恐怖,伸出的手握着一盏灯。由于受到沉重压迫的折磨,所有的人形都显得扭曲,变成了不规则的形体。这

6、一切,都再现了可怕的空炸和残酷的战争带给士兵与人民的灾难。零乱的肢体从各个角度诉说着当时德国法西斯人性的残忍。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充满了恐怖与死亡和正义的呐喊。在《格尔尼卡》的画面中,许多张开的嘴,似乎都在呼喊,从马到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痛苦,但画面是不能发出声音来的。毕加索是通过这些张开的嘴和伸出的舌头在表达一种恐怖,展现一种恐惧,展现一种没有声音的呼喊。在这幅完全由黑白两色和灰色阴影构成的作品中,毕加索仍然采用了擅长的抽象立体主义手法和类似剪贴画的艺术形式。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紧张与恐怖

7、的气氛,折射出画家对于法西斯空军的憎恶和对遭受灾难人们的怜悯。通过毕加索,我们体验了别样的欢乐与幸福,迷茫与痛苦,冲动与挣扎,他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有人说:“看不懂的是艺术,听不懂的是高雅。”也许第一眼我们不能理解画家的心情和意图。他的意图,也许用他的话解释才最为贴切"我什么也没有画,我只是在透视生命与死亡的某种关系”,丑化和变形是他理解死亡的自我方式,但分明他的满腔爱国之心已跃然纸上。三、《格尔尼卡》背后的故事他用巨大的热情投入创作,为《格尔尼卡》所作的草图据说有一百多张。完成后的这幅画高达350.5厘米,长782.3厘米,

8、刚好撑满毕加索的那个大画室。据说,在纳粹占领巴黎期间,德国大使阿贝兹与毕加索在画室里见过面,当他看到一幅复制的《格尔尼卡》时,他问毕加索:“这是你画的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画的。”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