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

ID:32926652

大小:74.5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17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_第1页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_第2页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_第3页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_第4页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摘要:如何源初地领会希腊精神乃是《悲剧的诞生》的核心问题。在尼采看来,"希腊的明朗”的两种形式——阿波罗式的明朗与苏格拉底式的明朗均不足以代表源初的希腊精神。源初的希腊精神乃是借助形而上学的意志而得以诞生的希腊悲剧精神或狄奥尼索斯精神。在面对痛苦方面,希腊悲剧之形而上学策略远远胜过阿波罗之艺术策略与苏格拉底之理论策略。关键词:意志形而上学;痛苦;悲剧;希腊的明朗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悲剧的诞生》?无论是1872年《悲剧的诞生》一书问世以来的西方思想界,还是1986年此书中译本问世以来的汉语思想界,对此都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总体而论,这些争议围绕两个方

2、面:该书是不是一部古典学作品?它是不是一部美学作品?一方面,这部作品自问世之初,就受到著名学者维拉莫维茨的激烈批判,连尼采的恩师李契尔对此书的态度都很冷淡,再后来人们甚至挑出书中的许多常识性的硬伤。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在国内多被视为一部美学作品,在此维度上人们作了热烈的讨论。然而,结合诸多研究,我们基本上可以作出如下判断:《悲剧的诞生》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古典学作品,也不仅是一部所谓的美学作品,而是一部特殊的哲学作品。虽然此书的题材是古典学的题材,但是尼釆的创作意图远不在学究性的考据上,而在于传达一种对源初希腊精神的向往。虽然它涉及到许多艺术现象,但是尼采的重心不在于探讨

3、一种美学,而在于从希腊悲剧中提取出源初的希腊精神。因此,如何源初地领会希腊精神,这是《悲剧的诞生》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希腊悲剧如何借助一种形而上学的意志而得以诞生?希腊人与痛苦的关系发生了何种转变?希腊的明朗究竟是不是源初的希腊精神?一、意志形而上学为了说明《悲剧的诞生》一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必须预先说明什么是形而上学以及什么是尼采的形而上学。1936—1940年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作了6个尼采专题讲座,不仅对尼采的形而上学作了强力诠释,并且对一般而言的形而上学也作了精辟的梳理。依据海德格尔的诠释,形而上学是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知识,并且开始于这种区分一一把存

4、在区分作什么存在(Was-sein)和如此存在(DaBsein)。这种区分一直伴随着形而上学,且被后世转换为本质(essentia)与实存(existentia)间的区分。他进一步把形而上学的基本结构概括为五重性:什么存在、如此存在、真理的本质方式、真理的历史与人类。其中,什么存在和如此存在是最基本的环节。一般而言的形而上学就是如此。据此而言,尼采有一种形而上学吗?若有,这种形而上学是怎样的呢?依据海德格尔的论述,形而上学发端于柏拉图。柏拉图把什么存在解释为相,形而上学于是就产生了。柏拉图把存在解释为相与善,而尼采则把存在解释为强力意志。因此,'‘依据柏拉图以来全部思想

5、来看,尼采思想乃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五重性于尼采的形而上学表现为:强力意志(什么存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如此存在)、公正(真理的本质)、虚无主义(真理的历史)与超人(人类)。这五重性中,最基本的两重性乃是强力意志(什么存在)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如此存在)。这就是尼采的形而上学,依据的是海德格尔对尼采晚期遗稿《强力意志》的诠释。而我们眼下面对的文本《悲剧的诞生》乃是尼采的早期作品。我们的问题是,在这部早期作品中,尼采是否已经提出了一种形而上学?若有,那么这种形而上学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以下我们结合具体文本来讨论:1•“真正存在者和太一,作为永恒的受苦者和充满矛盾的东

6、西(dasWahrhaft-SeiendeundUr-EinealsdasewigeLeidendeundWiderspruehsvolle),为了自身得到永远的解脱,也需要迷醉的幻景、快乐的假象。”2•“作为狄奥尼索斯式的艺术家,抒情诗人是与太一及其痛苦和矛盾完全一体的,并且把这种太一的映像制作为音乐(MitdemUr-Einen,seinemSehmerzundWiderspruch,einsgewordenundpruduz一iertdasAbbilddiesesUr-EinenalsMusik)”。3."音乐作为意志而显现(Sie[Musik]erscheint

7、alsWille)”o首先,我们要区分两种表达:一种是真正存在者和太一,另一种是痛苦(者)与矛盾(者)。第1句中,尼采的用词是“作为”(als),"作为”而非"是"(ist,sein),这表明als前后两部分不可完全等同。这可以从第2句中获得支持:第2句中的“它的"(seinem),表明痛苦与矛盾(SehmerzundWiderspruch)和太一本身不可等同,因为“它的……”和“它本身”不可等同;痛苦的东西与矛盾的东西,这两者属于、但不是太一或真正的存在者。而“真正的存在者”与“太一”,这两者应该是一回事。其次,我们要搞清楚太一与意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