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

ID:32928008

大小:69.7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7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_第1页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_第2页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_第3页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_第4页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传统是社会重建前提讨论这个话题的历史、文化背景论者曰:倡孝道有助于道德重建;故而提倡敬老。且不论孝道重孝亲,而敬老是个普世性的说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儒家学说;泛泛而言的敬老则是墨家学说。孝道与敬老是两个不容混淆的概念。不过本文似不必严格区分二者,因为要澄清的问题太多。本文先阐明这个问题涉及的背景,再从须澄清的概念中选取几个讨论。先须明确,这个讨论是在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开展的。这种变化极为深刻,无论社会结构,还是文化,都已巨变。同时,须分清变与不变。论及传统,区分变与不变尤其重要。就事论事、以解决具体问题出发的议论,感慨颇多,若不触及根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或许

2、反而推动问题愈演愈烈。目前,道德建设成为众所瞩目的话题,时论之潮流又已提出弘扬传统之必要,道德与传统之关系问题终于成为大众关注重心。这种情况的重要历史背景须追溯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长久中西文化相互作用之后爆发的西化冲击。五四运动由外交屈辱事件引发,推动了酝酿已久的文化运动,以“科学与民主”口号代表西方价值体系,并提“打倒孔家店”口号,随后又以“两个决裂”方针,表现了强烈的反传统意向。其后这股强劲的西风贯彻到国民义务教育中,以汉字拼音化、语法教学、数理化课程,推行文化上的西化;纪年也改从耶稣诞辰,度量衡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西化思潮与中国国民精神冲突日益明显,日益在表层上表现出来一

3、一政治西化的诉求愈来愈强烈。体现五四运动西方价值观念最为代表的是人权思想。五四运动中比科学民主更具动员力量的是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质是人权一一在婚嫁问题上自己有权做主。个人权利概念由此进入中国文化的意义世界、深入中国人民内心。家庭观念也发生根本变化。古时已有“忠孝不两全”的说法,但是在意识形态理论上仍然主张以孝为本。五四运动兴起“婚姻自主、男女平等”主张从根本上颠覆传统观念。“男女平等”,观念使得家庭中伦理关系彻底破坏。旧时代“夫妇为人伦之本”、“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夫为妻纲”的伦理秩序从根基上被否定。家庭中无家长;既无法律又无规范(只有平等互爱相互尊重等原则,

4、从而夫妻争吵有了充分的依据);独生子女政策加上传宗接代思想残余造成娇惯儿童新风俗一一自幼犯上。人民革命进一步要求革命者与家庭划清界限,力铲孝文化,把人与人之间相处原则从以亲缘为本颠倒为以理想和党缘为本。人民革命胜利后,社会政策从家庭养老转变为由政府养老,随后推行计划生育国策,既造成政府越来越难以承受的负担,又造成风俗浇薄(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2012年演变为:推迟退休好,养老靠自己)。全球化浪潮袭来后,能力与活动性较强的人群远去他乡异国寻求发展,空巢家庭不断增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5、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一一现在的情况是连“能养”都未必做得到,更无论敬、无违。孔子以孝为本的思想体系与现在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有极大的距离。澄清概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首先要区分的是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人们喜欢说文化有多少种定义一一据说有200多种。定义这词用于此处不准确,用规定性一词较妥。不过对本文而言,不必在用词精密度上如此计较。本文下文所述乃笔者个人观察所得,尚未经社会学的科学研究(即建立模型并经过调查统计验证),容或不够准确。就目前我国民众使用文化一词的情况分析,大体用在二重意义。一指文化

6、产品,诸如音乐绘画诗歌散文影视等艺术作品、建筑装璜家具食器网络游戏等工艺美术作品、刀斧锤凿各色机床牛车汽车气球飞机火箭飞船等生产工具、哲学数学史学科学(自然的与社会的)管理学等理论学术作品……有时还可把各种制度也看作文化产品(称之为制度文明)。二指文化产品内涵的意义,及这些意义组成的体系一一称之为意义世界。意义世界对学术圈之外的人来说可能是个生疏的概念。这个概念与文化精神有点关联,暂时可看作大略相当;文化精神概念较为通俗、普及,但较为模糊,不易阐明。意义世界是“精神性”的,然而又是客观存在着的。这就要突破目前的世界观模式一一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两个世界的模型,加上个第三世界,即客观

7、精神或客观知识的世界,提出三个世界的模型。意义世界属于第三世界。人们一直讲不清楚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什么,要么搞各种创建活动,要么搞大量文化产品。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的其实是意义世界。核心价值体系就在意义世界中。意义世界存在于第三世界,同时又构成每个社会成员的文化存在;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意义世界载体。每个社会成员都内涵意义世界(一般不完整);但人们往往不明白意义世界为何,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备有意义世界。《周易・系辞》有句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指的就是意义世界。再来辨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