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ID:3294044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_第1页
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_第2页
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_第3页
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_第4页
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G42在大力推进学校规范化、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一定离不开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然而,每一所学校制度的制订并不是照搬本本、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须做到“量体裁衣”,应看到它是学校的"法律”,规范着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学生的行为。在制订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人文性”,方便于学校管理并具实际可操作性。否则,所订制度的条文将形同虚设,在实施过程中反而会给管理者造成制肘,使学校管理工作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笔者在近两年的一线教学管理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要搞好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者要认真地为自己学校把好脉,'‘对症下药

2、"。以下从几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一、细化学生管理制度,走优选特色制度路子。俗语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是否养成、安全意识是否具备、优良品德是否内化等,无不充分体现在学校平时的细节管理中。一间学校,你要求学生的愿景是什么?必须先有一个定位,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制订学生管理制度时走弯路、绕圈圈,瞎跟风。一所名校,除了有名师效应外,更重要的还应是其严谨细致的教学管理模式(谓之学校特色),使其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笔者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师资薄弱的乡村小校,自问确实难登大雅之堂,然而感悟于名校的一些管理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领导班子从中整理出适合本校实际的管

3、理制度,小处着手,狠抓纪律管理、文明礼仪教育、清洁卫生管理、帮扶制度的形成等。通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事后给自己总结经验就是: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有多大的头才戴多大的帽子。制订、实滋制度也要量力而行。二、切实制订好教师的科学分工与协作制度,量才择岗,避免职责推委。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把人类的分工协作看成是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的秘密所在,他说过“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而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其意思是说,在自然界中,人的力气比不上牛,奔跑比不上马,为什么牛马反而听人的使唤呢?

4、祕密就在于人在等级分工的基础上能结成群体力量而动物却不能。由此可见,分工与协作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量才分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名分清楚、关系明确,使他们在学校中地位和所承担的职责确定,有利于他们各守其分,专职专责,精神集中,目标明确。有效避免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由于分工不明确、责任未到人的结果发生。协作则使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职责的教师能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集体意识,组成合力,达到共同目标,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三、强化质量意识,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常抓不懈。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有的工作都是

5、为了这一中心服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也是最能体现这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文化内涵和水平层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施教,要求教师精通业务,认真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备好每一节课。这其实就是要看我们教师的教学常规准备工作做得到不到位。有没有做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有没有把“三十而立”的“立”解析为站立的“立”,把“来复枪”讲成“来来回回地开枪”,这种误人子弟的现象。所以说,学校在制订教师的教学常规制度方面是要严防死守的。四、建立密切家庭、学校沟通的长效机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

6、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自降世以来受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来自家长和家庭。虽然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代之以学校老师的影响,但家庭的影响力也不会消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家庭对孩子的最初教育,往往给孩子留下抹不去的影响。俗语说“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学校教育与家庭配合,有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就要把这一块划入教学管理机制中。要让老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在社会、在假期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情况,互相沟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其站在其角度观察问题,思

7、考问题,他们对学校的建议对我们教师更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对教学上某方面的查漏补缺的确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成为经常性的工作,就可以有效消除家长对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误解。有效防止一谈到家访或家长会,家长就会和自己孩子出了问题联系起来的不正常现象。就如前苏联出版的《教师道德》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一名叫萨沙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一项社会工作,学校为了嘉奖家长对儿子的教育有成绩,特邀请学生的父亲来校,这位父亲没有如约来校,而是在第二天打了电话说没有来是因为“我有一项紧急任务在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