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

ID:32940690

大小:56.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_第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_第2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_第3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审美教育孟祥云(吉林省工程技师学院吉林白山134300)【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以诗歌教学为例,论述了教师如何从审美主体着手,运用多种方式,丰富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使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关键词】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教育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4-015-02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与命题,是直到近代才正式提出的。但是人类的审美教育实践却早就伴随着审

2、美活动的发生而诞生了。可以说,人类产生了审美需求,随之产生了审美活动时,审美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审美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如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学校美育等,其中学校的美育是最基木的形式。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审美活动包括对文学艺术的鉴别和欣赏。在美学家朱光潜牛牛看来,诗在一切文学作品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是欣赏其它文学作品的重要前提。语文教材的大幅度改进,不仅再次确定了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而且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昭示了一个角度和方向,那就是通过诗歌来提高学

3、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素质,通过诗歌增进学牛的审美能力。一、关于审美客体和审美教育什么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木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是家庭有意识的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欣赏诗歌是一种审美活动,那必然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诗歌教学中,学生是审美主体,诗歌是审美客体,诗歌作为审美客体乂分为若干个审美单元,如景物美、意象美、意境美、情美、理美等。教师

4、要深刻挖掘各种审美对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凝聚在审美对象上,引导学生增强对美的感受。语文教学负有思想教育的任务,但如果一味地进行思想灌输,不但不会有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心理上抵触。所以我们要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我们应该接受美。除了以上几种审美客体外,语文课堂氛围也具有审美因素,尤其是诗歌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师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和投影的渲染;录咅配乐、多媒体的使用等等。它们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共同创造的特定气氛中,使学生在和谐、活泼、充

5、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二、从审美主体着手,如何使审美主体感受美相对于审美客体而言,学生是审美主体。我们在探寻审美客体的同吋,要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使审美主体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一)、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诗歌内容,详细地讲解画面。例如《沁园春·长沙》,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制作两幅图画:一幅是n湘江秋景图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征:色调鲜明、生机勃勃;一幅是“独

6、立寒秋图”,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意气风发、壮志酬筹。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想,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二)、借助绘画苏轼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如同描绘出一•幅幅画面优美、寓有情节、富有情味的绘画。诗歌讲究画面感,绘画重视故事性,把绘画与诗歌中的说、写训练相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诗

7、、画、事结合得最完美的,莫过于唐代的王维,在他的《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等,描绘了一组清静、幽美的画面;然而在幽静的环境中,又有人的活动——浣女欢笑、渔人下舟,可能还有作者的旁观。教师可以根据这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一段话或描述一个故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语段或故事,画出几幅画。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促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使绘画作品更富有情节性,从而使“文•'与”画相互促进,使之形成一个良性

8、循环,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在说、写、画的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个性。(三)、借助咅乐古代的诗本来就是伴随音乐而歌的,因而诗与音乐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产生共鸣。古代的许多诗歌现在仍可以伴奏而唱,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学生也可以通过字面来理解李清照对新婚丈夫赵明诚的思念而带来的“闲愁%但如果借助音乐,学生更能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心弦,将一起颤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感触。而且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也感悟了诗歌的内涵,并II会脱口而歌。讲李煜的《虞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