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ID:32943658

大小:57.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1页
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2页
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3页
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4页
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缬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颔沙坦及依那普利治疗髙血压疗效比较[摘要]目的与依那普利相比较评价纟颉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绷沙坦组52例和依那普利组51例。分别服用颔沙坦80〜160mg/d和依那普利5〜10mg/d,共8周。结果8周末颔沙坦与依那普利能有效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和62.7%o两组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绷沙坦组干咳发生率为1.9%(1/52),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为21.6%(11/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结果颔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

2、切,安全耐受性好。[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颔沙坦;依那普利;疗效比较[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070-02原发性高血压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残或死亡,因此,有效控制血压,减轻靶器官损害已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1],本文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颔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0例,其中103例完成试验,资料

3、完整,列入统计。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0/ISH的标准,坐位舒张压(SeDBP)为90〜109mmHg(1mmHg=0.133kPa)及坐位收缩压(SeSBP)<180mmHg,其中,男60例,女43例,年龄25〜72岁,平均(50.5±8.8)岁。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糖尿病、过度肥胖等。全部患者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及可能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服用安慰剂2周。患者随机分为纟颉沙坦组52例(男31例,女21例),依那普利组51例(男29例,女22例),两组患者基本

4、情况及用药前血压、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给药方法绷沙坦组服用绷沙坦(诺华制药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112)80mg/d,qdo依那普利组服用依那普利(诺华制药公司生产,批号:20020123)5mg/d,qd。于4周末SeDBP^90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mmHg者维持剂量。1.3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的高血压疗效判定[2]。显效:收缩压下降10mmHg或以上,并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收缩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

5、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纟颉沙坦组与依那普利组显效率分别为46.2%(24/52)和45.1%(23/51),总有效率分别为65.4%(34/52)和62.7%(32/51)o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两组治疗后4周和8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6、绷沙坦组治疗后8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安全性两组治疗前后体格检查,心率、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无显著性变化。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纟颉沙坦组4例(7.7%),其中干咳1例(1.9%),余表现为轻度头疼、头昏及胃部不适;依那普利组13例(25.5%),其中干咳11例(21.6%)。以上症状较轻,均能坚持治疗。3讨论绷沙坦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III型受体,阻滞血管紧张素II对外周阻力血管收缩作用和醛固酮释

7、放等活性而发挥降压作用[3-4]o本实验表明颔沙坦与依那普利降压效果及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效果确切稳定,与文献报道相近[5-6]o纟颉沙坦组总有效率为65.4%,第8周仍有降压作用,与第4周降压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引起降压作用,却使缓激肽积蓄引起咳嗽,本实验表明依那普利发生干咳11例(21.6%),与文献报道相近[2],而颔沙坦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在ATI水平上与血管紧张素II

8、竞争起降压作用,不影响缓激肽的降压和灭活,对糖代谢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