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

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

ID:32955103

大小:62.7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_第1页
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_第2页
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_第3页
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_第4页
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村落终结中国自然村落调查报告一个人、一条狗成为了江西南坑村最后的守护者;有着内陆资本主义萌芽“活化石”之称的托口古镇永沉水底;600年来以种地为生的大西园村人却成为了“末代农民”……尽管少数的村庄从旅游中找到了生机,但更多的村落却在无奈地消逝,自然村被城市文明掏空的悲剧正在上演……这是一个有些触目惊心的事实:随着城市文明的侵袭和久居人口的迁徙,中国的自然村落正在悄无声息地湮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在《村落的终结》一书中这样描述道:“它们悄悄地逝去,没有挽歌、没有诔文、没有祭礼,甚至没有送别,有的只是在废墟上

2、新建文明的奠基仪式和伴随的欢呼……”而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对此痛心疾首,他说出的一组数据更是令人惊叹:''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的自然村多达80多个……”李培林和冯骥才的话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前所未有的大争论随之在网络上蔓延,甚至有人不无忧虑地开始假设:如果有一天,整个中国不再有乡村江西南坑村'‘一个人的村庄”南坑村坐落在群山深处,是江西省安义县新民乡合水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31座蓝砖黑瓦的木屋依山而建,散落在狭长的山坳间。据传,这个村庄是清朝末年从浙江丽水迁来的,居住人口一度达到了130多户。不过,历

3、史悠久的南坑村并没能逃脱城市化的冲击。近十年来,村里的青壮年相继走出大山讨生活,在城里扎根之后举家搬离现在,64岁的钟兆武成为了村里唯一的居民,艰难地守护着昔日繁华的故土。没有人味儿的村子,往往让钟兆武寂寞得心里发虚。一条名叫“阿黄”的狗、两只鸡是他仅有的生活伙伴。清晨6点左右,天刚蒙蒙亮,钟兆武就会被“阿黄”的叫声惊醒。喂完院子里的鸡,就会扛起锄头,到田坎里“倒腾点吃的”;天一擦黑,又扛起锄头回家,就着咸菜解决晚饭,同时把收音机调到有杂音的电台,让里面的人大声说话,给这令人窒息的气氛寻找慰藉……钟兆武每个月的期待,就是骑车两

4、公里,到有信号的地方去接听儿子打来的电话。但是,他却总会因为是否搬离村子的话题和儿子闹得不愉快。儿子觉得,将父亲一人留在南坑村,是不孝的行为。钟兆武有自己的苦衷。对于走出南坑村的人们来说,那里只是名义上的出生地,但对于钟兆武而言,祖宗和所有族人的根源都在那里一一他不想让全村人断根。每一年,钟兆武都会迎来一些熟面孔。那些去世的南坑村居民,会被带回村里安葬,落叶归根。作为长辈的钟兆武张罗着葬礼,期盼亲友邻里陪伴的他,并不愿以这样悲壮的方式求得片刻的相聚。村尽头是钟家祠堂,和那些破败的老宅相比,这间被刻意修缮过的房子显得非常鲜亮。不

5、过,因为长久无人进出,祖先的牌位已经被蜘蛛网占领。在这里,钟兆武拨弄着烟叶,向笔者详述起那段留存已久的记忆……南坑村早年曾盛行习武,练习岳家拳法。村里的每一个男丁都会耍上几招,岳家拳也跟随钟氏家族流传了好几代,有武功在身,钟氏家族很少被人欺负。但经历了几代人的岳家拳,最后也和村里每年热闹的社戏、舞狮一样,被迁移的人们带走,不留下一丝痕迹。钟兆武告诉笔者:上世纪80年代初,南坑村所在的合水村曾经依靠木材销售,成为安义县最富裕的村子。但随着山上的树越砍越少,国家开始封山育林,靠山吃山的财路断To人均不到两分的耕地,无法养活南坑村一

6、家家张着嘴吃饭的人,村民开始外出打工谋生。“先是年轻人出去,后来,四五十岁的人也跟着出去了,再后来,一些老人和孩子被接走。"第一户村民离开时,钟兆武还给这家远房的堂哥买了一挂鞭炮燃放送行,预祝他生活步步高升。但他很快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年年底,搬家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走掉了一半人家。2006年,第二波村民打工潮来临时,钟兆武的两个儿子也出外打工,还将他的妻子接去县城照顾孙女,执拗的他独自坚守在了南坑村。但现在,他也动摇了……拆迁、水淹、外出打工令人堪忧的各种现状根据《江西统计年鉴》来看,从2002年到2009年,南坑村所在的

7、江西省的村委会数量减少了2956个,而相关部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的行政村数量,由于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从100多万个锐减到64万多个。也就是说,村庄大量消失或走入衰败的状况,已不只是在江西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才存在,而是全国都面临的严峻问题。本刊记者经过调查,得到的许多事实令人震惊而遗憾。江西镇江著名的葛村,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村庄,曾拥有60多处明朝至民国古建筑,村里人八成以上都姓解,祖上原住在山东衮州的葛村,北宋灭亡时随康

8、王赵构落户镇江,为纪念故土也将该村定名葛村。原以为村里的古建筑能够被政策保护,但却在新世纪迎来了一纸“百日拆迁令”,最后,镇江新区的领导“调集精兵强将,大干100天,完成葛村拆迁任务”一一无论专家和村民怎样试图力挽狂澜,始建于明代的解氏宗祠、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井神石雕守护的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