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

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

ID:32968369

大小:54.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8

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_第1页
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_第2页
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_第3页
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_第4页
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今天晚上有幸再次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国学。上次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孝”。先跟大家讲个故事。在一个原始部落,有一天,酋长召集族人开会。酋长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们每个人出生以后,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并且优点和缺点不是相安无事,能够和平相处,经常会有斗争。就像两匹狼。一匹是好狼,代表我们的优点:仁慈,勤俭,孝顺,友爱,认真……另一只是坏的狼,代表我们的缺点:冷漠,懒惰,无情,草率……这个年轻人一听,就问,假如这两匹狼做斗争,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做斗争,那谁会胜利呢?问题一抛出来,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了,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谁会胜利?酋长

2、最后说:你喂给他食物那只狼,会胜利。把食物,把能量给好的那只狼,给我们的优点,优点就会胜利,而把食物,把能量给缺点,坏的那只狼就会胜利。我们就被自己的习气和坏习惯牵着鼻子走。优点和缺点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啦。修身很关键,很多困惑我们的人生问题,追究起来,都是我们身没有修好。在《大学》这部经典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根本的,还是修身。修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广泛,如果大家去研究的话,会得到很多答案。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参考,那就是,修身,就是尽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儿子的,就做好儿子的本分,好好孝养父母;

3、做哥哥姐姐的,就好好爱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就好好敬爱哥哥姐姐。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在于都没把本分尽好。做儿子的可能埋怨父母不讲理,对自己不好,却不反省自己儿子的本分有没有做好。做下属的,埋怨领导不讲理,不受重视,所谓君仁臣忠,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省,很可能是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古时候有一位圣人,孔夫子都对他推崇备至,他就是大舜。大舜是个社会底层人士,在历山做过农民,耕地,做过工人,在黄河之滨做陶器,还在雷泽打过鱼。都是很辛苦的工作,不仅如此,在家里还有时时刻刻防备父母和弟弟的迫害。历史记载,大舜的父亲是个乐师,但是后来眼睛瞎了,大舜的亲生母亲死了之后,父亲娶了一位后母,后母有生了

4、一个弟弟,叫象。家人都想把大舜杀死。象“日以杀兄为务”,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把哥哥杀掉,然后粮食和农具归父母,哥哥的琴归自己,还让两个嫂嫂给自己铺床铺。有一次,父母叫大舜修屋顶,就在下面点火,要把他烧死。大舜能,提前准备了两个斗篷,像鸟一样飞了下来。挖水井,父母和弟弟在上面填土,要把他活埋。大舜从旁边挖条地道,出来了。但是尽管如此,大舜没有任何的怨气,还在那哭泣。他说:是我没有吧孝道和悌道做到啊,草感召父母和弟弟要谋害自己,是自己德行不够,还不能感化父母和弟弟啊!哭得很难过!大舜在种地时,就认真把地种好,做陶器的时候,就认真把工作做好,打渔的时候,就认真打渔,在打渔的那个地方,年轻人都到水深的

5、地方,老年人没办法,只好在水浅的地方打渔。大舜为了感化这里的人民,就主动做榜样,把水深的地方让给老年人。久而久之,就感化了当地的年轻人的敬老尊老之风。孟子对大舜很赞叹,叫“若固有之。”大舜种地的时候,就做好农民的本分,好像一辈子就做农民似的,做工人的时候,就做好工人的本分,好像一辈子就是做工人的料!这个态度可不得了。无怨无悔!我们现在经常听到说抱怨的话“晕死”、“累死了”、“怎么又是我”……所以,若固有之,四个字就能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大部分问题。真正尽好本分的话,是不是真的一辈子都只能做低贱的工作?不是啊!尧帝就来考察大舜,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考察大舜在家里的表现,是不是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

6、很爱护,对邻居很友好。派九个儿子给他,让儿子在外面考察大舜处理民间百姓的问题的能力。最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舜!我们仔细分析,大舜只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了而已!他做农民的时候,没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啊!把本分尽好了,王侯将相,自然而来就来了。大舜后来,真的把父母和弟弟都感化过来了。我们经常有一个观念,对坏人要赶尽杀绝。把坏人杀了,他还是坏人,如果把坏人感化过来,教化过来,他就变成好人了。这可比把坏人杀掉高明多了。如果我们这样一想的话,很多事情,我们会看得更明白。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把本分尽好!真正想明白了,我们就对自己的状态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了。不不修身的话,得到

7、荣华富贵,反倒是个祸害!我们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一天,梁惠王在在自己的皇家公园,看着种种珍贵的飞禽走兽,很自豪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意思就是说,你们儒家都以成圣成贤为修学目标,你们圣贤也有这些乐趣吗?有这些物质享受吗?也会享受这些物质吗?孟子的回答很高明啊。他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圣贤之人啊,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尽好自己的本分之后,享受这些物质才感觉到快乐,如果德行不好,没有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