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

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

ID:32987085

大小:63.9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18

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_第1页
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_第2页
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_第3页
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_第4页
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摘要:城镇化和新型社区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社会组织发展和农业稅费的取消,大大改变了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基础,农村社区治理方式需要创新。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要吸收社会组织参与到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机构中来,并且要结合农村社区的自身特点来规划实滋途径。关键词:社会治理;新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6-0034-0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转变了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基层农村社会结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不再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社区治理制度需要创新。

2、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环境的变化(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摇了“乡政村治”的治理基础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浙江、山东、江苏等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主要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的集中居住,组建新的生产生活共同体,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比如山东诸城市用208个新型农村社区取代了1249个行政村,农民将逐步搬进新建的楼房里。新型社区成为农村最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打破了农村固定的行政地域边界、人员边界、经济边界、产权边界,打乱了农民多年的生活方式,农村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异质性不断增

3、强,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传统意义上的村庄社区逐渐失去了其应该承担的管理及服务职能,社区治理制度愈发滞后,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矛盾与问题[1]。(二)新型户籍制度改革将使大量“外来人口”融入新型农村社区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

4、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户籍制度改革前农民工之所以没有成为城镇的户籍居民,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社会制度环境的阻碍[2]。相关调查显示,55.14%的农民工表示只要外部环境允许就愿意成为永久的城镇居民,只有2&55%的人表示在赚钱或学到技术后愿回农村[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其中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为16610万人,这些人多数是1980年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烈的愿望留在东部地区及大中城市,而

5、2609元的平均月收入也使他们有能力在新型城镇的落户。成为社区“居民”后,必然要求参与社区治理。(三)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社区实施多元主体治理创造了条件合作社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农村社会组织形式。根据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市场主体数据,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多达98.24万家,实际入社的农户达7412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2014年以来,随着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再次迎来大幅度增长。新型农村社区打破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农村社会结构,大量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不再仅仅依靠农业为生,而是在其他产业

6、工作。而且,合作社这样的组织把农民通过业缘的方式联系了起来。同一个社区内,联系最为密切的是业缘而非地缘或者血缘,依靠业缘关系参与农村社会的治理,维护自身利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许多地方,合作社成为农民最信任的组织,成立新型社区后,原来行政村的局限被打破,合作社的辐射范围会迅速扩大。(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呼唤农村社区出现新的治理模2003年农业税取消后,一些乡镇只能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弥补税费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缺口。乡镇财政的支出实际上远远超过以农业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而县级财政通常又十分困难,这个差额转移支付弥补不了。得不到有效的上级支持,

7、再加上乡镇财政预算外收入及自筹资金大幅度减少,乡镇政府正常运作出现困难。同样,农业税的废除也使得村委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被消灭,中央建议通过“一事一议”筹集公共事业和共同生产费用的办法在全国绝大多数农村都无法落实,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4]。而且,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也被取消,进一步加剧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困难。缺少为农民提供服务的能力,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旧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陷入困境,农村社区急需探索新的治理模式。二、构建以“协同”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的理想状态是“善治”,是国

8、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要实现善治,必须是除了政府之外的多元化主体参与,而要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必须在这些主体之间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统筹协调各种治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