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

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

ID:32996174

大小:57.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_第1页
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_第2页
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_第3页
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_第4页
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路基边坡病害工程治理防治探析[摘要]文章结合某路基边坡病害的工程治理实例,分析了病害产生原因,介绍了该工程采用病害边坡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并对高陡边坡的综合治理提出一些基本思路,以供同行借鉴参考。[关键字]预应力锚索锚索抗滑桩仰斜式排水孔[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3-271-20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山区高等级公路在我国道路主干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路堑高边坡的稳定问题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及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某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在勘察、设计、施工中对边坡病害认识不足,造成2010年4

2、月份,路堑边坡坡口线外出现裂缝。在边坡治理中,根据专家意见,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及仰斜式排水孔等技术对病害边坡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位移监测单位的监测,目前边坡已趋于稳定。1基本情况该路基左侧挖方边坡原设计台阶式边坡,共五级,每级高度8米,原设计防护型式为锚杆框架。2010年4月,路基左侧路堑边坡坡口线外沿倾向线路方向发现一条弧形拉裂缝,自下向上裂缝宽度约10〜45cm,距开挖坡口线平距约62米,高差约45米。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特征该边坡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哨,地形较复杂,自然边坡坡度30°〜50°,地表植被茂盛。2.2气象、水文特征

3、本路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夏热冬冷,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差较大,最高日平均气温为42°C,最低日平均气温为-22°Co工点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69.21mm,全年降雨天约120天。降雨量多集中在4〜7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8.3%,其中6、7月份为全年集中降雨期。2.3地层岩性该段边坡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分区的江南地层小区,山坡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碎石土覆盖层,平均厚度2.4米,下伏地层为震旦系休宁组下段硅化粉砂岩。其中全〜强风化粉砂岩、硅质砂岩平均厚度15.8米,呈层状、块状、互层状结构,节理、裂

4、隙极发育;弱风化粉砂岩、硅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呈大块状或块状,但层间夹有厚度约0.2m左右泥山O3病害成因分析(1)坡面表层第四系残坡积层较厚,结构松散,孔隙率大,在雨水浸润下覆盖层坡体自重加大,同时强风化粉砂岩风化强烈,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遇水易软化,易产生顺层方向的蠕动变形。(2)岩层倾向与边坡坡面小倾角斜交,有利于顺向滑移,后期的构造运动、卸荷风化等地质作用的改造,破坏了岩体原有结构,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形成临空面,破坏了山体原有的应力平衡。(3)施工扰动(爆破振动、机械施工的扰动)也是诱发边坡变形的原因之一。4治理方案在地质补勘及边坡变形

5、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单位根据稳定计算结果,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边坡采取下部增设锚索抗滑桩、中部增设预应力锚索及仰斜式排水孔等技术进行综合治理。4.1地表处理裂缝处采用粘土进行夯填,并在表面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沿裂缝下渗,加速坡体的变形。4.2预应力锚索因边坡开挖深、岩层倾角大、岩层分层多,原设计的锚杆无论在锚固深度方面,还是在锚固力方面均不能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为保证已开挖的坡体稳定,在已开挖的第2〜4级边坡增设具有主动受力机制、锚固深、锚固力大的预应力锚索(设计荷载800KN)将坡面松散风化层与深层稳定

6、基岩牢固的连成整体。每级设2〜3排预应力锚索,锚索横向间距3ni,单孔长度30〜40米,造孔全过程做好地质编录,确保锚索锚固段置于弱风化岩层。4.3锚索抗滑桩为阻止坡体下滑,在第一级边坡增加一排抗滑桩,抗滑桩截面面积1.8mX2.6m,布设间距6m,桩滑桩高度20m。同时为改善抗滑桩受力条件,在每根抗滑桩上增加两束预应力锚索,锚索长度25m。4.4防排水措施该段边坡的防排水措施也是治理方案的一个重点,主要采取了:截、排、疏的处理措施。边坡裂缝以外5〜10米范围增设一条截水沟,同时每级边坡平台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封闭并设置平台截水沟,及时将地表水引

7、排至边坡以外。在第二、三级边坡增设仰斜排水孔,疏排坡体内的潜水,减小坡体自重,增大滑面阻力,彻底改善边坡稳定环境。5变形监测为了及早发现坡体的异常情况,为施工提供安全预报,同时检验工程加固后的效果,业主单位安排专业监测单位在施工全过程及加固完成后对边坡进行持续性观测。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埋设在边坡上多点位移计及锚索测力计方式数据的监测及分析及时处理了调整设计,有效的抑制了边坡变形的发展。2010年5月份完成第2〜4级边坡锚索加固后,边坡变形趋势明显变缓;2010年7月份在完成第一级锚索抗滑桩后,边坡变形趋势已基本趋于平缓;但2010年7月7〜9日

8、的连续强降雨过程中,边坡主滑面位置处的变形明显加大,业主及设计单位根据监测资料结果在主滑面位置处重新增设仰斜排水孔,及时将坡体内积蓄的潜水排出,仰斜排水孔完成后,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