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鼓玩鼓探声音》doc版

《制鼓玩鼓探声音》doc版

ID:33161856

大小:8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1

《制鼓玩鼓探声音》doc版_第1页
《制鼓玩鼓探声音》doc版_第2页
《制鼓玩鼓探声音》doc版_第3页
《制鼓玩鼓探声音》doc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制鼓玩鼓探声音》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制鼓玩鼓探声音-科学论文制鼓玩鼓探声音苏爱美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般是通过尺子、音叉等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几次的教学后,我感觉这些实验比较零散,都是为了告知孩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实验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模仿动作或验证而已。比如让学生用尺子来观看振动的频率,用音叉来分辨声音的大小远近等,学生的操作完全遵照教师的指令,这不是真探究。我依据情境导向教学模型的思想,让学生在设计鼓的挑战中去学习和应用有关声音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我把这节课命名为《鼓与声音》,用鼓做媒介来引领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1.吸引学生进

2、入探究状态既然要探究,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想了多种引入方法,但都不太满意。我很想要一段纯鼓的演奏,但又可以听到鼓以外的声音,且节奏感强。通过长时间的搜索,找到了音乐《龙虎斗》。这段曲子的演奏虽然只有鼓,但鼓手充分利用了鼓的各个部位,产生了复杂交响的效果,这正是我想要的!上课伊始,播放《龙虎斗》2分钟,让学生只听不看视频,听后说自己的感想,有的说听到了雷声,有的说听到了敲木鱼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鼓声,还有的感觉到了争斗的气氛,等等,学生通过倾听——感受,感觉到了很多种声音。接着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看演员是利用敲鼓演奏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生发现鼓手通过一系列的

3、动作,能够发出各种自己需要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一个乐器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感受到:声音是有很多奥秘的,对鼓而言,我们可以控制它发出各种声音。2.用开放式记录表作为学习支架怎样尽量少占用学生的探究时间,并且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设计这个教学内容时,我希望学生处于一种完全开放的探究氛围里,不想让他们的思维受到教师的限制,但探究时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于是在设计探究表格时,我把“怎样才会发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融人到开放式的记录表格中,使学生通过探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记录表共分4大块:发声的方法、发出不

4、同声音的方法、让声音停止的方法、发现。其实这是试图让学生经历归纳实验现象,发现发声规律的过程。“尝试”阶段只需要发出声音即可,“有目的地尝试”是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从而发现发出声音的规律,“想办法停止声音”是进一步发现和验证声音产生的原理。比如学生说要想停止发音,必须用手按住鼓面,于是教师追问:按住鼓面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学生知道按住就是不让鼓面振动。这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声音就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记录表在这些实验中可以起到帮助学生理顺思维、归纳出发声规律的作用。下表是一个小组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到学生探究的过程。3.形散神不散的自

5、组织学习本课的目的之一是让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鼓,然后合奏。制作活动创设了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和与团队合作的机会。同时,让学生感受一下原生态的鼓音,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设计乐器的。在制作鼓的过程中,学生做鼓面的材料五花八门,有的用气球,有的用保鲜膜,有的用毛巾,有的用金属片,有的用塑胶片。鼓身材料也多种多样,有的用纸筒,有的用废旧的金属饼干盒,有的用茶叶罐,有的用矿泉水瓶,等等。学生通过敲击根据自己的初步想法设计出来的“鼓”,反复敲击、倾听、感受,发现鼓的缺陷,以便于改进。有的小组出现了组合鼓,即把几个大小长短不同的鼓绑在一起;有的组出现了在鼓面加装其他器材的鼓;有的学生在

6、鼓的两面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鼓,直到满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由探究,教师巡视,适当引导。学生的活动看上去没有整齐的步伐,显得“散”,其实正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这正是情境导向教学模型中自组织学习原理的反映。4.在整理记录表中引入科学概念《鼓与声音》这样的课,情境导向教学模型强调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概念,而不是把科学概念剥离出来单独教授。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讨论实验记录来形成清晰的概念是必须的,声音的相关知识才会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里。教师在听汇报过程中必须认真听,随时帮助孩子把话说完整,引导孩子有顺序地汇报,教师则相机

7、引入科学概念音调、音响、音色。比如学生说到我敲鼓的中间与鼓的边缘时发现声音不一样,由于敲的是不同的物体,所以声音不一样,教师可以藉此引入“音色”;学生说到大力敲和小力敲时声音不同,就可以引入“音响”。在前面的记录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音调”的高低和“音响”的大小是很容易混淆的,教师在学生交流时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区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51018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