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

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

ID:33196918

大小:63.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2

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_第1页
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_第2页
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_第3页
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_第4页
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教育论文三国魏王弼《论语释疑》辑校李正辉(郑州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12)摘要:三国魏王弼的《论语释疑》是一部可反映其玄学思想的著作,大概散佚于宋。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亦有辑本,然后者不足为训。此次重辑以马氏辑本为底本,补其所未备,纠其所谬误,勒为一卷。此本将有助于魏晋哲学的研究。关键词:王弼;《论语释疑》;辑佚;玄学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122—03收稿日期:2013—11—13作者简介:李正辉(1980—),男,河南汝南人。郑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

2、究方向:目录学与经学。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今焦作)人。仕魏,官至尚书郎。少年即有文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其事迹略见《三国志》卷二十八《钟会传》裴松之注。王弼虽年仅24岁就辞世了,但其学术成就卓著,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书。王弼所注《周易》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他一改汉人支离繁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王弼的玄学,即是借《周易注》、《老子注》与《论语释疑》建立起来的,是魏晋南北朝玄学哲学的代表。他的

3、以无为本,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取代了老子哲学的道,使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进入了理性的阶段。《论语释疑》一书,《隋志》经部著录为三卷,而两《唐志》著录作二卷,疑“二”为“三”字之误。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与《隋志》同。后佚。马国翰辑本《序》云:“其说‘志于道’,云:‘道者,无之称也。’其说‘性相近’,云:‘近性者正而即性非正,虽即性非正,而能使之正。譬如近火者热而即火非热,虽即火非热,而能使热。’浮虚惝恍,《老》、《庄》绪言。观前人论弼《易》,何劭云‘不识物情’,孙盛云‘妙赜无闻’,程子云‘元不见道’,朱子云‘巧而不明’。此之释论毋亦与注《易》等乎!然如释‘老彭’为老聃、彭祖,‘厩焚’为公

4、厩,‘赐不受命’为不受爵,‘作者七人’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皆与诸家殊别。虽非确训,颇广异闻,考古之儒,或所不废也。”《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使王书完整,必有可采之处,不得以其言玄而少之也。”此书尚有王仁俊辑本,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王氏辑本号称一卷,实仅一条,即此一条,亦疑其误。按马氏辑本《微子》章云:“朱张,朱张字子弓。”而王氏辑本据《姓解》云:“姓朱名张,字子耳。”衡以古人名字相应之义,自当以作“子弓”者为是。作“子耳”者,字之误也。马氏辑本有四十节,合为一卷。此次重辑于其《雍也》篇一节有所补,于其《述而》篇、《颜渊》篇、《微子》篇各一节有所纠,于《宪

5、问》篇则多得一节。亦勒为一卷。学而第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也。(皇侃《论语义疏》)为政第二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废兴有期,知道终不行也。(皇侃《论语义疏》)六十而耳顺。耳顺,言心识任闻前也。(皇侃《论语义疏》)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问同而答异者,或攻其短,或矫其时失,或成其志,或说其行。(皇侃《论语义疏》)八佾第三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时人弃本崇末,故大其能寻本礼意也。(皇侃《论语义疏》)里仁第四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贯,犹统也。夫事有归,理有会,故得其归。事虽殷大,可以一名举,总其会。理虽博,可以至约穷也。譬犹以君御民,执一

6、统众之道也。(皇侃《论语义疏》)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也。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穷类适尽,一言而可终身行者,其唯恕也。(皇侃《论语义疏》)公冶长第五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假数以明优劣之分,言已与颜渊十裁及二,明相去悬逺也。(皇侃《论语义疏》)雍也第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所否,备鄙反。(陆德明《经典释文》)案本传,孔子不得已而见南子,犹文王拘羑里,盖天命之穷会也。子路以君子宜防患辱,是以

7、不悦也。否泰有命,我之所屈不用于世者,乃天命厌之,言非人事所免也。重言之者,所以誓其言也。(皇侃《论语义疏》)按:马国翰无“所否,备鄙反”句。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老是老聃,彭是彭祖。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邢昺《论语正义》)子曰:“志于道。”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邢昺《论语正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