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

ID:33258350

大小:58.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3

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_第1页
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_第2页
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_第3页
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_第4页
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教学设计论文教学目标中“学”的缺失与施救邵军(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中心小学,223111)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结果,是教学行为的指向与教学评价的尺度。正如美国教育学者克拉克所说:“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新事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进程,学生也是在教学目标的框架内去积累、去体验、去感悟、去成长的。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在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然而,笔者近年来深入语文课堂发现,不少教学目标中存在弱化“

2、学”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反思:教学目标怎样弱化了“学”?(一)教师本位强势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诸如“(1)通过研读文本第2段,使学生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等教学目标,陷入了“教师主体”的误区,导致“学生主体”的缺失。(二)目标表述笼统有些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罗列了所教课文涉及的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至于教师怎样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学完后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何种方式去检测,没有作任何阐述。这样的教学目标

3、,笼统含糊,形同虚设,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行为导向作用。(三)语文本体失落一位教师设计的《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2)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增强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情感。这两条目标中,所述内容更多地指向自然现象,出现“泛语文”的倾向,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错位。若能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感知“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适切的。(四)目标层次缺失从学习者的角度

4、来说,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所差别,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若没有对学习内容、学生程度和学习效果作出任何分层要求,势必造成教无所依、学无所从、学后无所测的混乱局面。尤为突出的是,不少教学目标注重对语文知识、技能的要求,却忽视对情感态度的关注,内容单一,缺乏层次。(五)教学目标越位目标越位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制订中尤为明显。听低年级的课,我们常感到“低段教学高段化”。课堂上,教师花大量精力频繁地问答,旨在深度挖掘文本内容,而用在识字、学词、写字上的时间很少,用在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上的时间也很少。此外,还存在严重的课时“越位”现象

5、,即本该在第二课时学习的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应该在第一课时落实的目标却被忽视。不难看出,许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都弱化了学生的“学”,没有站在学生当前“学的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所应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的高度来考虑,未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引学、评学功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学”的教学目标设置,要求教师能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学”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学”的状态为状态,以学生“学”的进度为进度,以学生“学”的发展为发展,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二、探寻:如何对教学目标中的“学”进行施救?(一)路径探寻1

6、.把握原则,在教学目标中凸显“学”。第一,科学性原则。一是关注“学的需要”。长期以来,对学生“学的需要”的分析一直被忽视。事实上,学习成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掌握了学习主体的需要,制订教学目标时才不至于“盲人摸象”。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之前,不仅要对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学习方式及学习环境等因素进行调研,还应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加以分析,把学生的“学的需要”,作为制订教学目标的第一要素。二是落实“因材施教”。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个体差异,考虑到目标的“上限”和“下限”。教学目标的“上限”,是

7、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定的最高教学标准;教学目标的“下限”,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如此弹性设置,才能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到既定目标。第二,阶段性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目标”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总目标”之下,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这4个学段,分别提出具体的“阶段目标”。因而,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逐步通过课时目标实现单元目标,再通过单元目标实现年级阶段目标,最终通过阶段目标实现课程目标。由此看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

8、况确定应该达到的年级阶段目标,然后制订一学期、一学年甚至两学年的教学规划。第三,侧重性原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过多,要明确、具体。教师应当着眼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既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又要留意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发展了什么情感态度,提升了什么学习策略。当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