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ID:33281654

大小:31.4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3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_第1页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_第2页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_第3页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_第4页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b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报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我国报业的产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团化”以及现今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是进程中三次重要调整。现今报纸产业正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冲击,需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寻求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关键词:报业;产业化;市场化;我国近代报业自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报业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旧中国政权的长期压制和摧残,人民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严重制约。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和广阔的空间,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报业的发展情况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操控下,我国的报纸经营单位长期被归于事业单位的行列,单纯地行使其喉舌的功能,缺乏产业经营意识。1.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与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发展报业作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为报业发展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发展报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恢复出版解放区报纸,即恢复出版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停刊的解放区报纸;二是创建新的人民报纸,即为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创建报纸提供条件;三是接管国民党政府的报

3、业机构,将其作为发展人民报业的物质基础;四是接受、改造和重组私营报纸,使其成为新中国报业的组成部分。由此,新中国的报业开始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包括人民团体报纸、民主党派报纸、私营报纸等在内的基本bb格局。这一期间,我国报业在事业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1956年开始的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为我国报纸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服务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在后来的“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重大事件中,我国报纸在宣传报道上也犯了不少错误,为“左”的路线与思潮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

4、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增加不多,到1960年的十年间,才增加了10家,为392家,但总印张却由6.51亿增加到47.84亿。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1965年,全国报纸数为413家。2.1966——1976年:“文革”重创与灾难时期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报业遭受重创,导致了灾难性后果。在当时的极“左”路线下,报纸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所控制,成为他们篡党夺权,推行极“左”路线,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当时的报纸“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许多宣传报道不顾事实,不计效果,任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指鹿为马,强奸民意,给国家和人民

5、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也给新闻业本身造成极坏影响。受极“左”路线的破坏,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锐减,至1970年,全国仅剩下42家正式出版的报纸,而且这个数量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文革”十年,我国报业发展跌入历史低谷,队伍受到严重损失,一直到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获得了发展与振兴的机会。二、改革开放后报纸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传媒在我国属特殊的产业类别,其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传媒改革的试水者和理论实践者,我国报业在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在了前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逐步提出了报业产业化问题,报业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产业化经

6、营也将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报纸媒bb体的产业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制度”与“技术”成为业界和学界检视相关问题的线索。然而,无论从何种视角出发看待报业的沿革,其“产业化”、“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从未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团化”以及现今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是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均坚持贯彻了以产业为发展逻辑的改革取向。1.“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产业为目标的改革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全面振兴发展的机遇期。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报纸也进入了历史上从

7、未有过的振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宣传和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在改革过程中也获得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得以大大增强。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8家在京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作为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的起点,这次试行实践从资源补偿的角度出发,在经营与管理的层面上实现了突破。在我国,由于20世纪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人们习惯于将具有重要社会职能的组织机构划分为“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其中,“公益服务”和“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特征描述,其资源补偿也依赖国家财政补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