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

ID:33304852

大小:1.4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4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_第1页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_第2页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_第3页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_第4页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何锡蓉: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兼析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何锡蓉摘要: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的所谓“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不断见诸于报刊杂志,这个问题甚至还引起了不少人的“焦虑”和“担忧”,以至于成为2003年的十大学术热点之一。然而,作“合法性”这样的概括是含糊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这样提问题的人没注意到、也不了解近期中西比较研究的最新成果,他们在方法上还囿于西方哲学的旧框架。实际上,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已经跳出了“中国有否哲学”即所谓“合法性”的圈子,而

2、重在摒弃对西方哲学的依傍,实事求是地展现中国历史上的哲学的本来面貌,并有望更新哲学的观念,从而为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今后的发展开辟道路。关键词:合法性;新一轮比较;哲学的实质中图分类号:BOl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4)05.009l—10作者简介:何锡蓉,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235)问题之缘起翻开近两年的报刊杂志,关于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连篇累牍,诸如“合法性”、“焦虑”、“挑战”、“辩护”、“尴尬”、“危机”等等词语不绝于目∽。2003年,媒体进

3、行了十大学术热点的专家评选。“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名列第六,成为哲学领域的热点⑦。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一个世纪以前,鼓吹西学最强有力的人物严复,便基于在中西对抗中中国之无“力”而推及其无“学”。他在《救亡决论》中说,如果要以西学之规矩法界,以绳吾“学”,则中学不成体统。既然中学(包括哲学)不成体统,只有依傍西学。然而,在第一本依傍西方哲学写出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出版后不久,梁启超对这本书作了三点批评:即第一,此书以知识论为中国古代哲学之“唯一观察点”,忽收稿日期:2003-03一04①笔者

4、最早见到的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在《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发表的《‘哲学史’的正当性》一文,之后有《中园哲学的合法性问题》(郑家栋,《中国哲学年鉴》2001),《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人民出版社200l版);《论中国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述要》(赵景来,《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从哲学到中国哲学》一文提出“中国哲学的身分困顿和合法性焦虑”,以及“困惑和不安并渴望找到一种新的重大途径和

5、方式”(景海峰,《江汉论坛》2003年第7期);还有《所谓“中国哲学”只能说是东西文化相遇的一个历史性“错误”》(彭永捷《论中国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等等,以至于真接说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感到“焦虑”(《光明日报》2003年11月27日)。②《文汇报》2004年1月5日。万方数据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何锡蓉: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进展略了中国古代哲人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不免失之偏狭。第二,对各家各派哲学思想的来源,其思想背景交代不够充分和不够正确。第三,以实验主

6、义为基准来研究中国哲学,常有强人以就我的毛病①。言下之意,胡适写的中国哲学不是中国哲学,至少没有反映中国哲学的真实面貌。这种质疑实际上关涉到中国是否有哲学的问题,也关涉到对哲学的理解。尽管有批评,但当时学术界的主流还是肯定依傍西方来剪裁中国哲学的方法,并将其作为经验来论述。蔡元培在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序时写道:“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纪载。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究过西洋哲学史的人,不能构成适当的形式。”⑦冯友兰也说过,哲学包括内容和形式,中国有哲

7、学的内容,但无哲学的形式,因此我们应当照西方哲学的形式来建中国哲学。这样的认识成为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时尚看法。哲学家们按照各自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来建立中国的哲学体系。随着对西方哲学理解越深,其整理出来的中国哲学史就越逼近西方哲学的核心。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今天在中国哲学学科中的学术操作已经越来越‘哲学’化,或者说‘西方’化了”④。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苏联哲学模式的影响,又加上中国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导致中国哲学研究也走上了政治化、简单化的道路。哲学史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

8、“两军对战”成为整理中国哲学史的主线。这样的研究远离了学术研究的自身规律,也背离了中国的历史。80年代以后,中国哲学界进行了拨乱反正。对于如何确定哲学史的研究原则,人们还是习惯于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因此,普遍接受了列宁的提法,强调哲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而作为人类认识史的哲学史,是通过范畴、概念的演进而得到集中表现的。于是我们看到,80年代的哲学史著作,都力图勾勒出中国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