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论文

工程地质学论文

ID:33332534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4

工程地质学论文_第1页
工程地质学论文_第2页
工程地质学论文_第3页
工程地质学论文_第4页
工程地质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科目:工程地质学概论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述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频繁,不良地质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工程建设带来越来越多的灾害,本文在此浅谈一些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关键词』地质不良地质工程地质我国的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区的地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山区(地)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他还有岩溶、风砂等。一、崩塌的概念;

2、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河流、河谷的陡峻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边坡上。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二、滑坡的概念;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软弱面或华东带整体下滑的现象。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山区、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1滑坡的发育过程;(1)、蠕动变形阶段;历时长,是滑坡预测和预防的重要阶

3、段。(2)、滑动破坏阶段;速度大、来势猛、破坏力大。(3)、渐趋稳定阶段。2、影响滑坡的因素(1),边坡形态;坡高,坡角。(2)、岩土性质;强度,含水量,完整性。(3);构造面的产状。(4),水;静水,动水(5)、振动荷载;地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泥石流的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一种突然爆发性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急骤水流,并且携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称泥石流泥。石流是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或山前区,与水文气象、人类活动有关,是突然爆发性的,由泥砂石块组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防治可考虑水

4、土保持、跨越、排导和滞流拦截等措施。其形成原因主要有;(1).沟槽纵坡较大、便于积水、集物的陡坡的地形地貌。(2).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3).流域中上游有大量的降雨,急剧消融的冰雪或水库的溃决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供给。四、岩溶的概念;岩溶是岩溶作用和岩溶现象的统称。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化学溶蚀和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特殊地貌形态和水文地质现象。对于岩溶地区修路应注意了解岩溶发育程度、形态和分布规律,充分利用某些可以利用的岩溶形态,避让或防治岩溶病害对路基稳定造成的影响。五、风砂地区的道路应注意对路基的防护和防止砂埋,植物固砂是防治砂害的根本措施。我国

5、的不良地质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国民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发展制约,是现阶段工程地质学研究,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工程地质环境形成的制约因素是多样性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了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机理,首先必须认识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而现今地质环境又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联合作用下逐渐发展演化而成的,要认识其基本特征和预测其在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的发展趋势,就有必要追溯其发展演化过程,把握其发展演化的总趋势。内动力地质作用由于地球内部能而产生,主要在地下深部圈层进行,但也波及地表。它使岩石圈变形、变位、变质,以至物质重熔而

6、产生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因此,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而以构造运动为主体,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伴随构造运动而产生。与内动力地质作用相伴生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则起源于以太阳幅射能为主的地球外部能,表现为岩石圈表层与地球外包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识别中国地质环境特征,必须从中国大地构造环境特征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入手,进而分析由上述两主控因素决定的水文地质条件。由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地质完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有三种.即物理作用(包括润滑作用、软化和泥化作用、结合水的强化作用)、化学作用(包括

7、离子交换、溶解作用、书化作用、水棹作用、溶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及力学作用(包括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着岩土体的变彤性和强度,而岩土体中应力的变化(自拣力和人差工程力)导致地下水的补路、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最终诱发地质定害的发生。⑴地下水对岩土体产生的物理作用:①润滑作用(1ubrication):处于岩土体中的地下水,在岩土体的不连续面边界(如未固结的沉积物及土壤的颗粒表面或坚硬岩石中的裂隙面、节理面和断层面等结构面)上产生润滑作用,使不连续面上的摩阻力减小和作用在不连续面上的剪应力效应增强,结果沿不连续面诱发岩土体的剪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