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教育

青少年心理教育

ID:33364666

大小:65.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5

青少年心理教育_第1页
青少年心理教育_第2页
青少年心理教育_第3页
青少年心理教育_第4页
青少年心理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春期少年的偏激行为,表面上是突如其来的,有时连学校和家庭都意想不到的,但实际上都是有先兆的,他们总有一些反常的言语和表现。孩子出现逆反、对抗甚至离家出走,是长期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学校和家庭要注意对孩子出走的早期预防。应该全面检讨对孩子的教育,要想改变也不是那么简单,以为可以通过一、两种办法就能够解决问题,而要根本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这包括:首先,给孩子平等的地位,人格上尊重孩子。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了解孩子,才能对症下药。(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

2、3)作出积极反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从积极的一面思考。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要使他们对自己的事情和家庭的事情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做父母的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子女,而且更应从情感上亲近自己的孩子。随着少年的成长,家长应理解他们,改变过去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不是经常作片面的禁止,而是与子女一起商量、讨论、适当地给他们有益的具体建议和指导。这其实涉及到我们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大问题,本网站有专门的版块来说明如何与孩子进行正确的沟通。其次,用真实的体验来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逆

3、反心理反映在对命令和说教的反感。父母惟恐对孩子考虑不周,总是急于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子女。虽然某些经验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处世良药,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既然想独立,就应该满足其独立的愿望,引导他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自己经历生活的艰辛,经历各种失败和考验,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比说教更有意义。家长之所以担心,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长期以来都是事事关心指导,一下子要改变这种习惯,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不习惯,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二是担心让孩子独立,孩子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会吃亏、走弯路。总之,就是我们家长不认为,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

4、种情况下,孩子可能确实没有独立的能力,但独立的愿望和独立的能力相冲突时,就形成了反抗和叛逆的行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要我学习,我为什么要好好学?”父亲思量一下后,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但你一定要自己拿回家。”儿子答应了,可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父亲就是不帮忙。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和孩子都达到了目的。这一部分实际涉及的是我们缺失的教育,我们没有把培养孩子独立、成熟和责任作为对孩子的教育任务。本网站也有专门的版块。事实

5、上,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在教育孩子的。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是子女教育的当务之急。如果要让孩子的自我决策又不要偏离正确的轨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早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然而,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我们一方面在为孩子的结果在负责,另一方面又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使得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就有可能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就是这种情况。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要吃有吃,要穿有穿,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是无条件,他自然不会思考自己的前途。中国家长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进行这样的转变。家长可能会认为,如果把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孩子还不具有生存能力

6、,还没有学到生存的本领,就可能把孩子压垮了。其实,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转变也不是突然的,当我们把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还不具备生存能力,于是,他就要主动地学习,这时候,我们在孩子需要知道如何生存的时候被动地帮助孩子,就是对孩子成熟最好的帮助。这种被动的帮助,逐渐要从输血式的,转变为造血式的。有一种假象需要特别引起注意,有的家长让孩子独立思考,但并没有把生活的压力传递给他们,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表现优异,但并没有获得生存的本领,他们表现的某些方面,仍然不会让家长满意,表现出反抗心态,造成走入社会的不适应。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做得很好,到了上大学的时候,选择怎样的

7、专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需要在上学的时候打工,以便赚到自己生活所需要的费用,这就会让孩子在大学毕业后,很快适应社会。中国家长不让孩子这样做的理由是能够让孩子安心地学习,但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适应社会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第三,要用同理心来看到孩子。亲子之间换位思考是沟通的前提,所谓“存在就是合理”,很多事情无论结果多么荒谬,但其中也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方面,才能更加理解孩子,孩子也会为这份理解而感动。举例来说,孩子有网瘾,从合理的一面,那是因为孩子有想赢的意识,这种意识是积极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意识,把这种意识用在有用的事情上,就会化

8、失败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