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ID:33384167

大小:173.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5

监控量测技术交底_第1页
监控量测技术交底_第2页
监控量测技术交底_第3页
监控量测技术交底_第4页
监控量测技术交底_第5页
资源描述:

《监控量测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交底记录施工单位:中铁二十四局新建九景衢铁路工程浙江段项目四分部工程名称新建九景衢铁路工程浙江段交底项目上界首隧道监控量测班组测量组一、施工存在的风险及监控量测目的根据地质资料,本隧道出口段施工中存在坍塌、冒顶、掉块等安全风险。通过监控量测,使工程技术人员能掌握己开挖地段围岩的变形趋势及隧道支护的稳定性,并根据监测结果,判断开挖方法、支护参数是否满足施工安全需求,进而采取相应对策,调整旋工方法和支护参数,以达到规避风险,并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达到安全施工和安全运营的目的。二、监控量测手段本标段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收敛仪、隧道断面仪等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变

2、化等监控项目进行量测。主要测量设备见下表。主要测量设备配置表编号名称测试精度主要特点1全站仪0.1mm可靠、方便、精度高2水准仪0.1mm可靠、方便、稳定3隧道断面仪可靠、方便、稳定450米钢卷尺1mm可靠、方便、稳定三、监控量测项目监控量测项目表序号监测项目量测仪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2拱项下沉全站仪3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4地表沉降全站仪四、监控量测方法及工作要点1.洞内、外观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

3、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并与勘察资料进行对比。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衬等的工作状态。因本段为浅埋段,应做好洞外观察工作,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2.地表沉降量测开挖前垂直隧道纵轴线横向埋设地表监控量测桩(混凝土桩)及水平基准点,第一个监测断面布置在明暗洞交界里程往洞内方向2m处,其余断面间隔见地表沉降观测横断面纵向间距表,布置尽量与洞内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断面布置一致(也可根据情况调整)。每个地表下沉量测断面测点横向间距为2~5m(横断面布点应结合地形

4、),横向布点埋设见(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隧道开挖时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地表下沉位移一时间的关系曲线,绘制地表下沉位移值与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地表沉降量测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埋深与开挖宽度(m)纵向测点间距(m)2B

5、交界里程往洞内方向2m处,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测点及测线应根据施工方法对应布置。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上下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三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四步CD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上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量测测线布置示意注: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例;c拱顶测点和3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例;d四步cd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4.必测项目的检测频率应符合下表要求必测项目监控量

6、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以下两表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移动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一0.51次/3d<0.21次/7d五、监控量测原始记录对所有的观测数据,应实时传至测量手机,并在有网络

7、后及时上传到信息化平台。对无法传至测量手机的数据,应采用规范的手簿随测随记,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整齐、美观,不得随意涂改,并及时录入信息化系统。 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名、里程、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六、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监控量测数据取得后,应及时进行校对和整理,同时应注明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测点距离等信息,数据分析一般采用散点图和回归分析法。信息反馈以位于反馈为主,主要依据时态曲线和形态对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和工作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验证和优化设计参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