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ID:33388776

大小:68.8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5

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徐州市2017年初屮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io分)(1)念天地之悠悠,▲O(2)乱花渐欲迷人眼,▲o(3)问君何能尔,▲o(4)▲,身世浮沉雨打萍。(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do)悴•驾驭(yu)•中流抵(dfi)柱•浑身解(xid)数•B.绮(ql)丽■殷(ydn)红■众目睽睽(kuii)■盛气凌(15)人■C.闲瑕(xia)•漂(pia

2、o)白•恪(kO)尽职守•贪赃(zang)枉法•D.归咎(jiu)■沮(jj)丧■响彻云霄(xiao)■抑扬顿挫(cud)■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衰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人人都需要有生

3、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耍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吋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陶醉沉浸俗艳鲜艳(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

4、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一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白己的父亲。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

5、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皺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JI,右备容臭,怦然若神人;余则纟ii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小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煖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琰所授经,熟读精思

6、,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茸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己。(选自《宋史,徐中行传》)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所造诣/人莫测也。A.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主人日再食(2)同舍生皆被绮绣(3)闻安定胡玻讲明道学(4)会福唐刘彝赴阙••••6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B.①久而乃和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C.①乃归葺小室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②夫大国,难测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8.【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乙】文还表现了徐屮行做人行事方面的▲。(2分)(二)古诗词鉴赏。(3分)黄鹤楼崔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8、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