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ID:33395109

大小:1.69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2-25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_第1页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_第2页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_第3页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_第4页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在一些实际研究中并非都是板块间运动的垂直俯冲碰撞,它们或多或少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有一定角度的斜向汇聚发生。由此在几何学和运动学方面就有了很多可以研究的方面。在斜向汇聚中如何运动?造成如何的结果?等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板块阃的斜向汇聚(Obliqueconvergence)和压剪性变形带(Transpressioalzones)的研究,逐步确定了构造块体间斜向挤压的变形分解作用运动学模型,同时对变形机制的变形分解作用等也有不少研究。Bell(1986)等在微观尺度研究深变质岩的变质变形作用时认为,岩石内由于结构的不均一性,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不均一

2、的各个不同部分变形机制和变形量不同,并提出变形分解作用(DeformationPartitionirIg)的概念。Ramsay(1983)等在研究岩石应变时认为有限应变分解可分解成不同变形机制的应变分量,并称之为应变分解作用(StrainPartitioning):Lister(1983)等研究岩石塑性流动变形时,将岩石由于不均匀性和(或)流变的不稳定性而使瞬间的速度场分解为平移、应变和旋转分量的现象称为变形分解作用(DeformationPartitioning)。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地球上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间都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变形分解作用就是描述构造变形相互联

3、系的一个运动学模型。Fitch在研究苏门答腊地区澳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间的俯冲带时认识到,板块间的斜向汇聚变形。该地区后来被作为典型的滑移分解现象.1.1国外研究现状对于其中的具体理解,首先提出变形分解作用概念的Bell等人认为在显微构造下变形可分解为递进缩短变形分量和递进剪切变形分量等,从而在空间上形成强应变带和弱应变域。Gutierrez—Alonso、Davis等、Solar等在研究同一期次的统一变形在空间的不同分布时,用变形分解作用的运动学模型来阐述构造组合样式和应变形式(收缩型、压扁型和平面应变型)在空阀发生的规律性交化等。变形分解其中的一个应用是分析构造

4、块体间的斜向相对滑移运动(ObliqueS1ip)如何被其间的构造变形带吸收,变形通常是分解到相互平行的走滑构造带和挤压构造带上,两者在空间上分离,即形成空问上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而很少出现单一的逆走滑构造。典型的块体间斜向相对滑移现象包括构造板块的斜向汇聚作用(ObliqueConvergence)和压剪性构造带(TranspressionalZone)等,如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通常分解为板块接触带的正向俯冲和仰冲板块前弧的走滑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变形分解作用相关研究的重点,尤其是现今板块斜向汇聚和活动构造带。变形分解作用可以具有不同构造尺度。Bell等提出

5、变形分解作用就是基于在微观尺度对深变质岩的变质变形作用研究。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种变形分解作用形式还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宏观尺度。对压剪性构造带及造山带的变形分解作用研究则属于区域构造尺度。典型的研究如圣安德烈颠断裂系、阿尔金一祁连山断裂系、北阿巴拉阡造山带、Holdsworth等对苏格兰南部高地的变形模式与变形分解作用的研究等。更大尺度则是板块构造尺度,主要是板块间的斜向汇聚。板块的斜向汇聚运动分解到板块间接触的俯冲带和仰冲板块前弧的走滑断裂带。变形分解作用可以发生在各种不同的构造层次,表现在脆性、脆韧性和韧性构造上。对现今构造和活动构造的应变分解研究一般属于比较

6、浅层次的脆性构造域。而古构造的变形分解研究主要依赖于现今出蘼的老地质体,当时一般处于比较深的构造层次。新构造可以表现在地壳浅部,以构造地貌快速构造事件等形式出现。可以通过现代仪器观测进行定量化研究,如地震观测、大地测量、定量地貌学等。正是由于研究手段的多样性,基于新构造的变形分解作用,即较浅构造层次的变形分解作用研究进展较大。但是在较深构造层次同样可以发生构造分解作用,Lister等研究了岩石塑性流动变形的分解作用,岩石的不均匀性和(或)流变的不稳定性使瞬间的速度场分解为平移、形变和旋转分量。Bell等的变形分解研究则更是集中于深变质构造带。Gutierrez—A

7、lonso、Davis等、Solar等的研究亦是基于老地质体内具有韧性性质的变形。分析构造块体间的斜向相对滑移运动(压剪性运动)如何被其问的构造变形带吸收是变形分解作用研究的一个重点。块体间的斜向相对滑移运动通常分解到以走滑运动为主的构造带和以挤压逆冲运动为主的构造带.两者在空间上分离且相互近于平行,而很少出现单一的逆走滑构造,但是在不同的的构造层,构造变形样式有所不同。在中深构造层次,地质体处于比较高的温度、压力条件.岩石以韧性流变变形为主。同一期次的构造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收缩型、压扁型、平面应变型等不同的应变类型以及相应的不同构造组合的带状分布。这些相关的构造

8、组合和应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