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

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

ID:33411904

大小:316.0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5-22

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_第1页
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_第2页
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_第3页
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_第4页
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肤肿瘤教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0章 皮肤肿瘤学习目标1.说出色素痣的分类,简述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2.描述三种先天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瘢痕疙瘩的治疗3.记住老年疣的临床表现。4.简述基底细胞上皮瘤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第1节 色素痣色素痣又称痣细胞痣或黑素细胞痣,是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在人类中最常见一、病因色素痣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发育畸形所致。有关痣细胞的来源,目前存在二种学说。一是认为它们来自上皮细胞,系基底细胞的一种功能性变形,另一种学说则认为痣细胞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二、临床表现(一)交界痣以掌跖及外阴部最多见。常见于2岁以后,亦可出生即有。痣细胞位于表皮下与

2、真皮交界处,皮损为约0.1~1.0cm大小的浅褐色到暗褐色斑,表面平滑或稍隆起于皮肤,其上无毛发生长,少数可恶变。(二)皮内痣好发于头颈部,多见于成人,是最常见的色素痣。痣细胞位于真皮内,皮损形状不一,呈半球形隆起,有蒂或乳头瘤状,颜色褐色至深黑色不等,亦有无色素者,表面常有毛发,一般不发生恶变。(三)混合痣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痣细胞同时存在于表皮和真皮,外观似交界痣,但大多略高出皮面,少数呈乳头状,颜色较深,呈黄褐或褐色,表面可有毛发。三、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较易诊断,必要时可行组织病理检查。但有时需与雀斑、恶性黑色素瘤。四、防治

3、一般不需治疗,对发生在磨擦部位的痣、交界痣、出现恶变征兆的痣应给予治疗。依据情况酌情选用如下方法:1.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适用于较小而浅表的交界痔,但诊断需有把握。2.液氮冷冻治疗适应证同上。3.手术治疗安全彻底,为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有病灶切除,扩大切除。切下标本送病理切片。有恶变者行根治性切除,其中位于四肢者行截肢术。第2节 血管瘤血管瘤是残余的中胚叶或血管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和儿童。本节着重讨论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三种先天性皮肤血管瘤。一、鲜红斑痣(一)临床表现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为先天性毛细血管增

4、生所致。生后不久即出现,皮损多为淡红色或紫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表面平滑,压之可退色,亦可呈结节状或疣状增生。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皮损扩大,颜色加深。可分两型:①中位型鲜红斑痣②侧位型鲜红斑痣。(二)治疗一般不需治疗。对于小面积的,可用激光治疗,亦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2磷或90锶贴敷效果较好。二、草莓状血管瘤(一)临床表现又称单纯性血管瘤或毛细血管瘤,为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致。常在生后1~2个月出现,皮损初为紫红或鲜红色粟米至绿豆大半球状丘疹,在3~6个月内逐渐增大,到1~2岁长到最大,表面呈桑椹状或柔软分叶状,形如草莓,边界清

5、楚,压之不退色,以后开始退化,约90%的患儿在10岁之前可自然消退,消退后遗留瘢痕。(二)治疗本型血管瘤绝大多数可自行消退,因此可等待其自然消退。对于生长迅速且易受外伤发生出血或位于重要器官附近如眼周、外阴部者,可采取X线放射、冷冻、激光、同位素32P或90Sr治疗。亦可口服皮质激素治疗。三、海绵状血管瘤(一)临床表现海绵状血管瘤由真皮及皮下组织中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增生所致。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红色、紫红色或深紫色半球状皮内或皮下结节,扁平隆起或分叶状,触之柔软似海绵,压之变平退色,去压后又复隆起及恢复原色。少数可自行消退

6、,一般不会恶变。(二)治疗本型血管瘤治疗上基本同草莓状血管瘤,此外可选用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第3节瘢痕疙瘩瘢痕疙瘩为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又称“瘢痕瘤”,是皮肤的良性肿瘤。它的发生多与遗传、种族及机体本身的特异性素质有关。一、临床表现多见于成人,本病好发于胸骨部,其次为肩胛、背部和四肢,常继发于皮肤感染、外伤和手术创口。皮损初期为粉红色坚实丘疹或斑丘疹,继而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瘢痕,蟹足样向四周扩张。表面光滑发亮,其上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树枝状增生,但无毛发生长。病程经过缓慢,常持续存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痒痛。二、治疗可

7、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疗法:1.切除病灶后创面植皮再给予局部放射治疗。2.对于病程在半年之内的患者,应用X线或镭锭进行治疗。3.对于数目少、体积小的皮损,用确炎舒松及1%普鲁卡因各1~2ml作瘢痕疙瘩内注射4.局部外用疗法0.05%维甲酸霜外用;肤疾宁贴膏连续外贴。第4节老年疣老年疣又称脂溢性角化病或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良性表皮疣状增生性肿瘤。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日晒、慢性炎症性刺激有关。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临床表现男女均可患病,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好发于皮脂溢出区,如颜面、胸背等处。常多发,少数

8、单发。早期损害为正常肤色或浅褐色斑片,表面光滑,孤立散在分布。以后皮损缓慢增大、变厚,形成境界清楚的疣状或乳头瘤状损害,表面稍变粗糙,其上覆有薄层油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