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

ID:33428896

大小:55.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5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_第1页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_第2页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_第3页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_第4页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金融论文范文:谈述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word版下载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金融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内容摘要由于低利率和行政配置廉价资本的金融抑制政策,在实现推动工业化战略和渐进经济改革成功这两大历史使命后未能及时退出,已导致资金融通和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并快速积累着系统性风险。银行体系的总分行制度,正在成为系统性风险集中转嫁给中央财政的不稳定机制,金融转型迫在眉睫。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的有序发展,要求整体金融改革为其构建起完善的制度基础。关键词金融

2、抑制金融转型整体金融改革低利率产业结构作者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所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室首席专家。(上海200052)有鉴于中国以低利率和行政配置廉价资本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抑制政策,在取得工业化战略和渐进经济改革成功后未能及时退出,其社会成本呈现日益递增趋势。笔者拟对实施近60年的金融抑制政策的基本特征做出分析,并划分出前后继起的四个阶段,从而揭示出当前抑制型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理由,以及金融转型的内涵和客观要求,提出金融转型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理由。中国金

3、融抑制政策的基本特征与四个阶段金融抑制政策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战后日本实施的一种服务于工业化战略的金融配套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低利率政策和政府对低成本资本配置的行政管制或积极干预。政府通过实施低利率政策,人为降低资本成本以鼓励资本密集型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通过产业政策和行政管制手段,将供不应求的廉价资本导入政府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企业。笔者将中国金融抑制政策的实施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特征相同,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第一阶段是1952-1985年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通过压低农产品收购价并提高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工业品价格,将农村剩余价

4、值转移到工业部门中来,同时通过工业利润上缴国家,形成了几无成本的工业资本原始积累。据专家估算,这一时期国家从农村获取的转移收益大约为8000亿元;[1]同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420.1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总额为8451亿元;通过价格剪刀差转移的资本分别占到55.5%和95%。[2]第二阶段大致为1985-1993年收获货币化利益的阶段。麦相关金农在《经济市场化的秩序》中指出,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并伴随恶性通货膨胀,而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下降却没有伴随严重通货膨胀,故而将其称为“中国之谜”o[3]张杰的解释是,改革开放

5、之初中国以M2占GDP比例衡量的货币化程度仅为25%,货币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超发部分因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被稀释,从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4]这一时期货币化利益(即不引起通货膨胀的货币超量发行收益)约为8447亿元,年均占GDP5.4%,[5]1993年高达GDP的11%。[6]1992〜1993年出现的高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化利益已经耗尽,通过货币超发支持政府投资的政策不再可行。第三阶段是1993-1997年的银行功能财政化时期。改革开放前半期具有“藏富于民”的特征。城乡个人收入占GNP比例从1978年50%增加到1995年70%。银行通过高利率政策吸

6、收居民存款,并给国有企业发放工资、“饺子”贷款、“安定团结”贷款,起到了稳定国有经济的作用。政府通过增量改革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后者吸收前者“减员增效”时释放的下岗人员,承接国有资本战略调整时退出的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产权,实现了渐进经济改革的阶段性成功。这一时期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积累(国际市场预测四大国有银行1998年不良资产比率为48%),可以看作是经济改革的社会成本在国有银行体系内的沉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加入WT0五年后全面开放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承诺,要求我们尽快完成国有银行的重组,实现稳健经营。第四个阶段是1997-2006年国有企

7、业和国有银行内部沉淀的改革成本,借助股票市场向中产阶层分摊的“改革成本社会化”时期。改革可以看作制度建设投资,成本即时发生,收益则分摊在未来各个时期,因此改革成本借助国有银行与股票市场的跨时期转移,是经济改革拥有可行性并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这样做体现出中央政府很高的政治智慧,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必定性,也拥有事实上的合法性。1997年证监会15号文件提出“证券工作要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要为“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收购有发展前景的、亏损的国有企业尽心尽力”。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启动了借助股市将改革成本向中产阶层分摊的“社会化”过程。通过重组、上市和产

8、权转让,国有资本得以收缩战线,完成了战略调整和整体盈利。截至2006年,(除农业银行外)国有银行经过不良资产剥离、存贷款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