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

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

ID:33432132

大小:55.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5

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_第1页
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_第2页
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_第3页
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_第4页
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钦甲矽卡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探析[摘要]钦甲铜锡矿区矽卡岩矿床矿物组合特征与一般的矽卡岩相似,成矿控制因素为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有利的层位和岩性,成矿过程分为矽卡岩期和方解石〜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期,成矿机理是岩浆热液与层间渗滤扩散交代作用。[关键词]矽卡岩矿床成矿探讨钦甲铜锡矿区[中图分类号]P613[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4-56-1钦甲铜锡矿区矽卡岩矿床属中高温热液交代矽卡岩类型。受寒武系地层控制,伴随有强烈矽卡岩化,沿层交代成矿,与一般的矽卡岩矿床具有相似之处,

2、但有许多差别,从笔者多年来生产探矿过程中的观察,探讨其成矿特征。1矿床地质特征1.1控矿因素矿床处于北西向断裂带之黑水河断裂与德保“山”字型构造前弧内侧龙光背斜反接复合地段。地层为中上寒武统,原岩为泥灰岩,其上覆和下伏岩层为页岩夹一些钙质页岩,经变质作用页岩变为角岩,钙质岩则蚀变为矽卡岩。其特征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矽卡岩,一般的矽卡岩主要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或其附近,通常能见到不同程度的分带性,其形成机理为双交代扩散作用,而钦甲铜锡矽卡岩矿床则明显不同,预示着其成矿机理存在差异。以下从岩体

3、边缘相特征、矿物组合特征方面探讨其成矿机理。1.2岩体边缘相特征岩浆岩为燕山期,矿区出露的花岗岩是岩体的边缘相,主要岩石由外往内为中细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以斑状花岗岩为主。岩石矿物主要成分石英,钾长石、微斜条纹长石。次要矿物有绿泥石、黑云母,副矿物有绿帘石,错石、金红石、白钛石、磷灰石,局部含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锡石,石英和长石常以斑晶状出现,黑云母一般含量很少,往内部逐渐增多。另有少量花岗细晶岩,伟晶岩脉贯入岩体。从钻孔中揭露的岩体边缘相,常见细脉状,浸染状硫化矿物,说明成

4、矿作用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1.3矿物组合及其特征主要矿物组成有阳起石、透辉石、石榴石、黄铁矿、毒砂、磁铁矿、锡石、黄铜矿等。阳起石早期,粒径一般为0.3〜1mm,最大达1〜5mm,最小0.1〜0.3mmo半自形柱状晶形,分布于透辉石、符山石、石榴石之间;晚期,粒径一般为0.1〜0.3mm,最大达0.3〜0.6mm,纤维状集合体晶形,与绿帘石、方解石、黄铜矿、黄铁矿、钾长石共生;硫化物期,粒径一般为0.5〜1mm,最大达1〜5mm。针状晶形;与方解石、绿帘石、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共生并切过上述矿物。透

5、辉石粒径一般为0.05〜0.2mm,最大达0.2〜0.5mm,短柱或短料状,与石榴石、符山石共生,被绿帘石、阳起石和黄铜矿等硫化物交代。石榴石可分为钙铝石榴石、钙铁石榴石两种,钙铝石榴石一般粒径1〜3nm,最大>3mm,他形粒状,自形粒状,黄绿色,浅棕色,多呈致密块体与符山石透辉石共生,被绿帘石、方解石交代;钙铁石榴石一般粒径0.1〜3mm,最大3〜10mm,他形粒状,自形粒状,黄褐色、红褐色与透辉石、符山石共生被绿帘石、阳起石、方解石交代。黄铁矿一般粒径0.1〜4mm,最大2〜4mm,他形粒状,半

6、自形粒状,与黄铜矿密切共生,早期呈浸染状晚期呈脉状。毒砂一般粒径0.3〜0.5mm,最大2〜3mm,自形-半自形柱状他形粒状,早期呈柱状与黄铜矿、黄铁矿共生,常见与黄铜矿混溶连晶产出。晚期呈他形粒柱状集合体分布于石英方解石脉中或被黄铜矿黄铁矿交代。磁铁矿一般粒径0.05〜0.2mm,最大2〜4mm,自形、半自形,常成条带状、团块状集合体与阳起石、绿帘石共生也被硫化物交代。锡石一般粒径0.002〜0.05mm,最大0.5〜2mm,半自形柱粒状它形粒状,早期的呈他形粒状分布于黄铁矿边缘或交石榴石、透辉石

7、、阳起石,晚期呈半自形柱粒状与黄铁矿、毒砂共生被黄铁矿交代。黄铜矿一般粒径0.1〜0.2mm,最大0.5〜lmm,它形粒状,星点状集合体浸染于阳起石、绿帘石、方解石中,或在磁铁矿、黄铁矿、毒砂、石榴石边缘或裂隙与方解石、石英组成细脉。从矿物组合及矿物的镜下特征,成矿可分为矽卡岩期和方解石〜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期,与一般的矽卡岩矿床相似,表明其成矿机理有相似之处。2成矿机理探讨钦甲铜锡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是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有利的层位和岩性所决定,推论其成矿的形成机制: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岩体受复合构

8、造控制,可能岩浆导源于构造带下部的分异岩浆,从矿源上分析,含矿热液可能来源于地壳下部上地幔。岩浆岩沿北西向断裂带之黑水河断裂与德保“山”字型构造前弧内侧龙光背斜复合地段侵入,岩浆中冷凝分异出的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上升交代早期形成的矽卡岩,或直接充填断裂裂隙形成矿体。从大量坑道地质编录资料分析看,断裂构造,控制了火成活动和有益元素的富集,花岗岩沿断裂侵入呈楔形或岩枝所构成的内洼地段和接触面平缓地段,以及北西西与北北西两组断裂交接汇合地段。钙质岩蚀变为矽卡岩,矿化在矽卡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