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ID:33444249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6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1页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2页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3页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4页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  【简要事迹】朱光亚,已故著名科学家。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因病辞世。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2005年退休。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

2、豫呢?”——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执安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先进入北大教书,后转到核武器研究所。  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重要的核试验,朱光亚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

3、。1996年,朱光亚获得一笔100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年,又将积攒的4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人物专访】    “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朱光亚   “他(朱光亚)感动的力量集中体现在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我记得爱因斯坦有过一句话就说‘很多人认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成就是靠他的才智,他们错了,是人格。’”——朱明远(朱光亚之子)

4、【颁奖辞】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孟凡超: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 【简要事迹】   吴孟超,现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   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

5、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8,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

6、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看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   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人物专访】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吴孟超    “作为一个医生,要一切为病人着想,把病人当做你的亲人一样。要用最便宜、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为病人解决问题、治好病,给病人最大(限度)地减轻负担。”          ——吴孟超【颁奖辞】   

7、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3、杨善洲: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简要事迹】   杨善洲原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书记。在任期间,面对家属“农转非”的多次机会,杨善洲要么直接推脱,要么将申请表藏进抽屉,直到去世后才被发现。“大家都去吃居

8、民粮了,谁来种庄稼?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到了退休的年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