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余田径训练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

ID:33465377

大小:1.18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2-26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_第1页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_第2页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_第3页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_第4页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学习目的:1、了解并掌握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概念、特点与任务。2、了解并掌握中学课余田径训练队运动员的选材依据和训练队的建章立制。3、了解并掌握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4、了解并掌握各种训练的内容、方法与要求,学会制定各阶段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计划。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一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概述一、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概念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

2、的身心素质,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田径运动后备人才而组织的专门训练过程。二、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特点1、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基础性2、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时间的课余性3、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对象的广泛性三、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任务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2、培养群体活动骨干,输送田径后备人才3、进行体育道德教育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二节中学课余田径队的组建一、运动员选材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一)身体形态指标 (二)生理肌能指标 (三)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主要包括力量、

3、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弹跳能力等。(四)基本技术二、训练队的建章立制(一)学习检查制度(二)训练制度(三)奖励制度(四)比赛要求(五)教练员责任制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1、一般身体训练的特点、目的:2、专项身体训练的特点、目的:贯彻注意事项:(一)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专项训练和一般训练的比重安排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专项训练和一般训练的比重安排准备时期竞赛时期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

4、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少年级与三级运动员503020403030二级运动员403030303040一级运动员304030203050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1、2、贯彻注意事项:(一)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二)选择好一般训练的内容(三)形式方法多样、实用和有趣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二、系统性原则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一)在系统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二)合理

5、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手段(三)各个训练组织形式之间要紧密衔接中学阶段的课余训练,既要与小学课外运动锻炼衔接,又要与业余体育、高校或俱乐部的运动训练衔接。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周期性原则良好的竞技状态的具体特征表现为:运动员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机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能适应大负荷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大强度训练后能较快地恢复;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高度发展;运动员神经系统功能良好,在训练和比赛时充满信心,敢于拼博。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

6、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二、三、周期性原则贯彻周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根据学校教育规律,结合学期的划分特点安排训练周期(二)根据参加比赛划分训练周期双周期划分示意表第一准备期第一竞赛期第二准备期第二竞赛期过渡期12月下旬—3月4—5月6—7月8—10月11月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二、三、周期性原则贯彻周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一)、(二)根据参加比赛划分训练周期单周期划分示意表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11月下旬—4月5月—10月11月上旬—11月中旬(三)根据

7、中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四)合理安排小周期的训练,保证大周期训练任务的完成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二、三、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贯彻适宜运动负荷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训练水平确定运动负荷(二)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运动负荷的原则:“增加——适应——再增加——再适应”的方法,并且大中小相结合,有计划的波浪型上升。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二、三、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贯彻适宜运动负荷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

8、(二)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运动负荷应采用“增加——适应——再增加——再适应”的方法。增大运动负荷的方法:1、“阶梯式”加量法: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二、三、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贯彻适宜运动负荷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二)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运动负荷的方法。增大运动量的方法:1、“阶梯式”加量法:2、阶段调整加量法:第七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三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一、二、三、四、适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