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题库

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题库

ID:33465543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6

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题库_第1页
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题库_第2页
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题库_第3页
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题库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等《教育学教程》一、单项选择(共计143题):1、中等教育学研究我国现阶段中等学校教育中的(A、现象和问题),提示中等教育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处于(A、萌芽状态)。3、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A、17世纪)。4、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5、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是(C、《学记》)。6、“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出自(C、《学记》)。7、我国

2、古代专讲大学教育的专著是(D、《大学》)。8、(B、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思想。9、(C、杜威)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10、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品是(C、《民主主义与教育》)。11、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B、陶行知)。1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C、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这本著作。13、“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A《孟子·尽心上》)。14.(C、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5.我国在夏朝就已经存在的教育机构叫(D、庠)。1

3、6、前苏联教育史学者沙巴也娃在她的《论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产生的问题》中,详细论述了学校教育的(C、起源)。17.(C、1986年)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8.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叫(D、美育)。19.秦汉以后,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也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D、太学)。20.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具有研究性质的高等学校(A、书院)。21.在西方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是(B、斯巴达)和雅典教育。22.“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4、”说明古代教育有严格的(B、等级性)。23.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进行的是(C、神学)为主,“七艺”为辅的宗教教育。24、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学校教育与(B、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25.(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6.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B、发展过程)。27.“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B、遗传决定论)的观点。28.古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是强调(B、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29.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虽不能起决定作用,但对人的发展仍起重大的影响作用的因素是(B、环境)。30.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因素是(C、教育)。31.被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是“第二次断乳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是(C、11-12岁—14-15岁)32.人的身体的发展又出现类似婴儿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骨骼系统迅速发展,肌肉力量大大增加的年龄阶段是(C、11-12岁——14-15岁)。33.有意注意获得进一步的

6、发展,能够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但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年龄阶段是(C、11-12岁—14-15岁)。34.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是个体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也是中等教育中的高中阶段的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是(B、15-16岁——17-18岁)。35.理想和世界观形成的关健时期是(D青年初期)。36.人口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率、知识分子比重等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衡量一个国家的(C、人口质量)的客观指标。37.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

7、人口的(C、社会构成)的变动。38.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被称作(A、人口的自然变动)。39.政治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A、社会基础)。40.教育的(C、政治功能)是其诸多功能当中,为人们认识最早、并最受重视的一项。41.文化(B、选择)是指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42.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就是专门的教育机构(C、大学)产生。43.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发展的关系是(、不完全同步)。44.当前我国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转向(D、农村地区)。4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A、杜威)认为

8、教育无目的.46.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47.教育学中研究的教育目的一般是(A、国家的)。48.教育目的是什么样的,完全取决于(D、教育者)的初衷。49.在整个教育体系中,(A、教育目的)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们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50.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哪种身心素质的人主要取决于社会的(D、生产力)发展水平。51.关于教育目的应追求、体现受教育者个人价值的理论是(A、个人本体论)。52.(D、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