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ID:33514602

大小:107.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6

术后疼痛的护理_第1页
术后疼痛的护理_第2页
术后疼痛的护理_第3页
术后疼痛的护理_第4页
术后疼痛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术后疼痛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您的位置:首页>我的继续教育>全文疼痛护理临床实践与进展术后疼痛的护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赵继军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急性疼痛,会对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影响术后康复,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选用适宜的镇痛方法,做好术后疼痛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疼痛的基本内容: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一、术后疼痛的基本内容 1、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手术本身是一种组织损伤,手术损伤导致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的复杂的生理、病理生理的反应。(1)心血管系统围术期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急性疼痛,导致机体产生应激

2、反应,释放一系列的内源性物质和活性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疼痛可导致病人术后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氧供需失衡,原有冠心病病人可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疼痛刺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心血管功能: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亦有少量进入血液。儿茶酚胺与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产生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的生理表现。伤害性刺激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升压素,经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血管升压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3、增加血容量。血管升压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升压素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疼痛刺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脏近球细胞释放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十肽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紧张素II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的释放增多,引起肾脏保钠保水和排钾,导致细胞外液增加。(2)呼吸系统疼痛常导致病人呼吸功能减退,延缓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常常引起肌张力增加,病人的通气功能降低,肺顺应性下降,在腹部手术和胸腔手术的病人表现尤其明显。病人惧

4、怕伤口疼痛限制病人的咳嗽功能,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能促使病人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水钠滞留引起血管外肺水增多,病人通气/血流比例异常。在高危病人和术前呼吸功能减退的病人,疼痛常导致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3)内分泌系统术后疼痛引起合成代谢类激素水平下降,多种分解代谢类激素释放增加,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等水平的升高,引起糖原分解,降低胰岛素的作用,结果是血糖增高,水钠滞留,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病人发生负氮平衡,影响病人康复。(4)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

5、功能,胃肠道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肠麻痹、恶心呕吐,甚至胃肠道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诱发内毒素血症和败血症。疼痛引起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排尿困难,导致术后尿滞留。(5)免疫系统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可导致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网状内皮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单核细胞活性下降。病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术后疼痛治疗是否减轻病人术后的免疫抑制程度,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有待深入研究。(6)血液系统术后疼痛应激引起血液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粘附能力增强,纤溶系统活

6、性下降,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在术后制动的病人极易发生静脉血栓。(7)康复进程疼痛对情绪的影响形成闭合环路。手术后疼痛引起病人恐惧、紧张、易怒、失眠、焦虑等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变化。病人注意力过于集中,情绪过度紧张,烦躁等又会加重疼痛。术后疼痛使手术切口周围肌肉张力增加,影响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能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过程。术后顺利康复四要素(4“A”)是:Alertness(机体良好反应);Ambulation(活动);Analgesia(镇痛);Alimentation(营养)。2、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是一种令人苦恼、痛苦的感觉,是个体的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同时经

7、历的感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处理患者疼痛成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充分认识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痛阈痛阈即引起疼痛的最低强度刺激。不同的个体痛阈有很大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情景时痛阈也不同。TwycrossR“疼痛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不舒服、失眠、疲劳、焦虑、害怕等会降低痛阈,症状减轻、休息、被同情、理解可提高痛阈。(2)耐痛阈耐痛阈即机体能够耐受的最高刺激强度,与心理因

8、素密切相关。(3)手术情况手术损伤的范围、切口大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