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传统风味小吃

滨州传统风味小吃

ID:33517493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6

滨州传统风味小吃_第1页
滨州传统风味小吃_第2页
滨州传统风味小吃_第3页
滨州传统风味小吃_第4页
滨州传统风味小吃_第5页
资源描述:

《滨州传统风味小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以食为天美食在民间——滨州传统风味小吃古训有云:“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个讲究食文化的文明古国,又是幅员广大、区域特征鲜明的多民族国家,因为这两方面原因,形成了丰富复杂的庞大菜系,也造就了种类繁多的传统美食、风味小吃。滨州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作精细,风味各异,同时兼收各民族小吃特色,品种丰富,在风味食坛上独树一帜。滨州小吃在许多地方也都可以看到,笔者在家乡青岛就见到一个摊位的招牌上写着“滨州名吃×××”,可见滨州传统小吃的受欢迎程度是如此之高。“民以食为天”,随着回归自然食品的兴起,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实,这些食物的由来都有它美

2、妙的传说,不仅仅是驰名的招牌,更是一段历史见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正宗的滨州传统风味小吃。芝麻酥糖芝麻酥糖是滨州民间传统风味食品,亦为山东名产之一。芝麻酥糖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浙江、黄河三角洲。制作选用上等白芝麻和纯正白蔗糖为原料,经手工工艺精心加工,拉伸成每块为两千余条银丝麻花状,以其制做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营养丰富、香酥甜脆、食之不腻、芝麻浓香而闻名于世,独具地方古色风味,堪称美食界一绝,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国际友人的喜爱。据芝麻酥糖老艺人常云銮讲,清咸丰年间,他的爷爷常立亭逃荒到天津杨柳青,跟随一位做芝麻酥糖的老师傅学艺。从天津归来后,常立亭便在滨州

3、做起了芝麻酥糖,从此芝麻酥糖成了常家的家传手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传到了常云銮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他又把这一绝技传给了下一代。常氏的芝麻酥糖是全手工制作,主要是以做银丝糖和芝麻为主,花样通常似麻花形状,颜色为金黄色。原料:白芝麻、白砂糖、麻油、饴糖、糖桂花、糖山楂、香料。制作工艺:把白芝麻用水漂洗,搓皮后晾干,放在特制的炉具平锅内以60~80℃恒温炒制,用吹风机将炒好的芝麻吹皮后,再用人工推碾把芝麻压成面,放到锅中待用;将白糖、饴糖、香油、香料和适量水一起放入锅内,用微火熬20分钟,温度大约在250~300℃之间,糖浆表面呈焦黄色,沸腾金花时,立即倒在擦过

4、油的石板上,用两根竹棍反复搅挑拉伸;将拉好的糖坯迅速投放到芝麻锅内,分成小块,用食指从每小块中心穿一孔,两手反复旋转拔丝,随翻随沾芝麻,快速拧花成型,每小块拉16圈约2600根糖丝,细如银丝,将丝放到盘内低温晾透后进行包装。酥糖制作的季节性比较强,每年的中秋节至清明节期间,是制作芝麻酥糖的最佳时期,夏天是淡季,因为炎热的夏季不宜制作和存放。芝麻酥糖特点是:色泽淡黄,蓬松干爽,麻香浓郁,酥脆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地方风味;老幼皆宜食用,是探亲访友馈赠佳品。欢喜团欢喜团又名麻元宵、麻鸡蛋,呈圆形,味美香甜可口,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加水磨粉,以红糖和适量的面粉,外

5、层裹芝麻,经油炸而成的食品。是过年时候才做的应时食品,是对过年风俗的一种配合。欢喜团的制作加工,多集中在冬春两季农闲时节,春节前后,正是欢喜团销售的旺季,又加上气候干燥,便于欢喜团儿的制作、销售和保存。所以秋收秋种结束后,无棣县车镇乡东李之口村家家户户开始做起欢喜团儿,爆米花的香气从家家户户飘散出来,氤氲在空旷的原野里。欢喜团的主要原料是各种米花。现在大米花、小米花,是用爆花机爆开的,而以前用的是反枝苋的种子—-玉谷,不能用爆花机来爆,必须用大锅来炒制,先用粉子打抹以下锅底,以免糊锅和粘锅。炒爆的时候,一次只能爆一小把,难度比较大。炒米花的同时,开始熬糖稀

6、,糖稀是自己做的,现在多用玉米加上麦芽糖、淀粉酶发酵浓缩,下锅熬制即成。原先多用黍米,和玉米做糖稀工序差不多。熬糖稀的火候很关键,老了糖稀就发苦,火候不到,粘接力就不够大,做的欢喜团很容易塌了。米花和糖稀做好了,下一步就把糖稀倒入米花,搅拌均匀。随后用枣木挖制的模子把和好的糖稀米花抟成圆球。空心的欢喜团儿是用茶碗或是大碗做模,先各做出一半,然后用糖稀再一个个对粘起来,这样的欢喜团“技术含量”略高一点儿。把做好的米团放到太阳下晒一晒,让糖稀和米花粘得更结实一点。这样,欢喜团的主体部分——爆米花团就做好了。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白生生的米团漂漂亮亮地打扮起来

7、。这个活计多是妇女们干的。把高粱或玉米秸秆的穰剥出来,用铡刀铡成小段,放到不同颜色的染料里染成五彩斑斓的装饰品,同样把麦秸靠近麦穗的秸秆如法剪染成小段。用针和线把这一个个的米团或穰花串到一起,加上麻纤维染就的穗子,按五个或十个一组结成串,一个个漂亮的欢喜团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欢喜团儿取名吉祥,象征花好月圆、喜气盈门,很快成为小孩子们的小吃和玩物,当那小铜锣的当当声敲响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江米糖、大米花还有那高高挂在枣树枝上婆娑着的欢喜团儿,招引着村中的孩子追逐着。那是短缺时代孩子们能吃到的为数不多的小吃,滋养和存留了好多人的记忆与美好愿望。魏集驴肉相传南宋建

8、炎二年(1128年),乐安城(今惠民县城)关帝庙大殿落成,百官聚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