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

ID:33553051

大小:359.4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7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_第1页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_第2页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_第3页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_第4页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15卷第1期地球科学进展Vo1.15No.12000年2月ADVANCE1NEARTHSCIENCESFeb.,2000唾霾囹l}^一8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毪茎旦,整堑±.(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晦伏矿床预测是当夸经济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地球科学家从不同学科和角度出发做了大量深八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诸如模型理论与方法、构造控岩控矿理论与构造学方法、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物理学方法、数学地质和岩石矿物学方法等理论与方法,井成功地预测和发现

2、了一些晦伏矿Z-。时近2O年来隐伏矿Z-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指出大科学、大协作和工业化将是晦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主要趋势。关键词:堡兰壅;堡蕉茑壑芏焦煎;塑型墨逢与方法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1-8166(2000)01—0076—08经过几千年的寻找、开采和利用,可寻找和发现名词以来,矿床学家开始研究某个矿床或某一组的、出露于地表的矿床总数正在不断减少,而人类对类似矿床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的)基本特征,并称之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却日益增长,隐伏矿床预测为矿床模型。模型理论与方法,

3、从其研究的内容看,已成为世界各国找矿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我国众多有侧重于矿床成因的矿床成因模型和侧重于找矿的国营矿山、油田都面临着储备资源不足与危机的问物理一化学一地质模型。题,寻找和发现新的、隐伏的接替资源是振兴我国矿矿床成因模型的研究又可概况为几个方面:单业的关键之一。鉴于此,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地球个矿床的成因模型。~、一组类似矿床的成因模科学家都投入了极大的趣和热情,研究和探讨隐型。、成矿系列“”和矿床体空间分布与定位伏矿床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出现了多学科参与、新理模型。其中,成矿系列是程裕淇等(1979、1983)论

4、新方法辈出的百花争艳局面,成功地预测和发现根据我国矿床区域成矿规律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根了一些隐伏矿床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回据已知矿床成因模型,可直接预测该已知矿床探部顾与简单总结,旨在引起更多地球科学家对隐伏矿和近外围的成矿和找矿靶区。例如,根据岩舌下凹兜床预测研究的兴趣,促进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成矿模型预测并发现了老厂矿田双竹矿床”;根据研究的探入开展。长坡矿床的矿体类型与分带模型,推断并发现了大福楼锡矿床。;根据云龙锡矿床三层楼成矿模1隐伏矿床预测的模型理论与方法型,推测下层接触带存在矽卡岩型或脉状矿,结果使自艾

5、盂斯(1924)提出围绕花岗岩矿床地热分带云龙矿床从中型规模变为大型规模。;根据武夷山的认识和斯米尔诺夫(1937)提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地区锡矿床的成矿模型,预测和发现了上湾隐伏锡的矿化分带规律,捷克(1962)提出作为描述一组类矿床。;根据凹山铁矿“三部八式”的成矿模式,在似矿床基本特征的成矿模型(metallogenicmode1)南山铁矿探部发现8000万吨凹山式铁矿、在火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冀西北钾化蚀变岩中裂理构造的交代成因机{6i与控矿作用(绾号t49802021)和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区域成矿顼翻与危机

6、矿山深部找矿研究(编号;KZ951.A1.404.02)资助。第一作者简夼t棘旺.男t1966年10月出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构造地质、构造与成矿及照伏矿床两翻研究。收穑El期,1999-02-02}售改穑:1999-04-2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1期徐兴旺等:隐伏矿床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77基底抬升断块下部预测并发现厚30m的凤凰山式造“”、韧性剪切带儿、伸展构造n”、隐爆角铁矿,预测和发现新的雍镇矿田。。某种矿床成因砾岩筒。、盆地构造”和旋卷构造等构造的模型或成因类型的确立,可指导不

7、同地区该类型矿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诸如s与反s构床的寻找与发现,如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形成和提造。、“垂形构造“、“K”字型构造、韧性挤压出(潘钟祥,l941;孙健初,1943),引发我国一系列陆带。和反转构造。等瓿的控矿构造型式,研究了断相成因大油气田的发现。。层分带与成矿分带的关系。”。矿床的物理一化学一地质模型的研究源于前苏构造地质学通过构造解析、应力场和应变场联,从事这项研究的主要是地球物理勘探学家。70分析、及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矿床体与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的地球物理勘探学者,在乌拉构造的时空配置关系,建立

8、构造控矿型式,根据构造尔和阿尔泰矿区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提出了铁矿床、分布规律预测新的有利成矿靶区和成矿部位。李四内生稀有金属矿床、含铜黄铁矿床、硫化铜镍矿床、光(1921、1955)根据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中国东部斑岩铜矿床及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沉积盆地形成和分布规律,指出新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